1、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病毒有A、B、C三种,A型病毒能引起较大的流行,几乎每10年就发生一次世界性的广泛流行。多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潜伏期为1-3天。
典型症状常有畏寒、寒战、高热、急骤起病,兼有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热程3-5天。血象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冬、春季。南京市第二医院老年病科滕长青
2、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不耐热、不耐酸,37℃以上和PH值5.0以下易灭活。我国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29个省、市和自治区均有报道。鼠为主要传染源,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有季节性,5-7月及11月-次年1月为流行高峰。我国为重疫区。
流行性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3、急性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传播。病人以畏寒、发热起病。发热一般不高,多呈弛张型。有些病人有类似的流感症状,应及时作血清转氨酶测定协助诊断。
4、成人轮状病毒(RV)感染
引起人类感染的RV称人轮状病毒,是非细菌性腹泻的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水污染可造成成人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爆发流行。感染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仅见于我国大陆。
起病急,主要症状有腹泻,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和脓血,可出现低热。大便一般每日5-9次或10余次、20次不等。病程可长达1-2周。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SARS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道疾病,当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的。它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保护医务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表现为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可有腹泻、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等。随着病变的发展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X线胸片呈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呈网状改变等,血象白细胞正常或进行性降低,CD4淋巴细胞降低,部分病人血小板减少。
6、病毒性心肌炎
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肠道病毒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其中柯萨奇、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毒;粘病毒如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也不少见;腺病毒也时有引起心肌炎。此外,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肝炎、巨细胞病毒等也可引起心肌炎。临床上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由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引起。柯萨奇病毒的B组为人体心肌炎的首位病原体,按其分型以2、4两组最多见,5、3、1型次之;A组的1、4、9、16、23各型易侵犯婴儿,偶尔侵入成人心肌。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有心肌炎的证据和病毒感染的证据基础上。胸闷、心悸常可提示心脏波及,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心脏明显受损的表现,心电图上ST-T改变与异位心律或传导障碍反映心肌病变的存在。病毒感染的证据有以下各点:①有发热、腹泻或流感症状,发生后不久出现心脏症状或心电图变化。②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测定阳性结果,由于柯萨奇B病毒最为常见,通常检测此组病毒的中和抗体,在起病早期和2~4周各取血标本一次,如二次抗体效价示4倍上升或其中一次≥1∶640,可作为近期感染该病毒的依据。③咽、肛拭病毒分离,如阳性有辅助意义,有些正常人也可阳性,其意义须与阳性中和抗体测定结果相结合。④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粪便、血清或心肌组织中检出病毒RNA。⑤心肌活检:从取得的活组织作病毒检测,病毒学检查对心肌炎的诊断有帮助。
心肌炎是反映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心肌炎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份。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为高。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日益受到重视。
7、病毒性脑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5岁小儿。开始表现有发热、流泪、流鼻涕、双眼发红、怕光。检查可在小儿口腔两侧颊粘膜上发现白色小点,周围发红,此称为麻疹粘膜斑。发热第3~4天,小儿出现红色皮疹,开始出现在耳后、面部,逐渐向全身发展,此时体温较前更高,还可能有呕吐、腹泻、咳嗽等表现。出疹3~5天后,全身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体温下降,病情好转。患麻疹时可合并有肺炎、喉炎、脑炎,还可引起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8、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临床表现一般较轻。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 呼吸困难、紫绀和食欲减退 肺部体征较少,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高。胸部X线检查有斑片状炎症阴影 一般病程约1-2周,应加强预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