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缺血性疾病是周围血管疾病中一大类疾病,主要包括: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足、肢体动脉血栓形成及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肢体发凉、怕冷、间歇性跛行、疼痛和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药物治疗以中西医结合药物为主,临床已经证明有较好的疗效,占用重要的地位;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手术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介入手术。传统手术在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介入治疗的微创性及可重复操作的特点,对于难以耐受手术或恐惧手术的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介入治疗常用的几种术式包括:动脉内导管溶栓术、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动脉内导管溶栓术针对的是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血栓栓塞,通过动脉内导入溶栓导管,直接在血栓内泵入溶栓药物达到开通血管的作用。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是针对动脉硬化斑块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通过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非顺应性球囊对狭窄、闭塞段动脉进行扩张成形,达到开通血管的作用。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为避免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及动脉夹层而采取的措施,支架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降低成形术后血栓的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我科在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时采取的介入治疗,对这三种手术方式都要涉及,动脉内置管溶栓-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个序贯治疗过程。通过介入手术治疗开通的动脉,仍存在再次发生血栓、狭窄及闭塞的几率,因此后续的药物治疗是必然的,我科在继承全国名老中医尚德俊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西医以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为主要治疗方法;中医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的辨证论治,结合中医外治的各种方法,发挥药物治疗与介入手术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的优势,达到避免动脉血栓形成和再狭窄发生的目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张大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