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性病
性传播疾病(sexully transmitted diseases)是指由性行为或其他传播途径引起的的传染性疾病。性病种类颇多,包罗范围较广,目前国际上得到公认的性病包括:细菌引起的淋病、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真菌引起的股癣、念球菌病;病毒引起的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寄生虫引起的阴虱、滴虫病;螺旋体引起的梅毒;衣原体引起的性病兴肉芽肿以及多种因素引起的非淋巴性尿道炎,还有目前治疗颇为棘手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十堰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闵春明
性病不仅侵犯生殖器官,还可以侵犯淋巴、血液、神经以及内分泌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而且性病还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染给后代,严重的性疾病可以造成不育不孕、残疾、甚至死亡等情况。性病的危害性除了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而且患者由于存在“脏病怕见人”的负性心理,从而讳疾忌医,导致病情更顽固,造成治疗的困难。近年来,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性病主要是由于性乱交引起的,约占90%左右,其他途径,如接吻、输血、使用不洁血液制品等也可间接感染性病。
肛门、直肠由于紧邻生殖器官,在生理病理上能够相互影响,因此肛门直肠周围是性传播疾病常见的发病部位。同时,在对肛门作某种性病检查时,应当注意患者是否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同一病人身上可以同时存在几种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肛门直肠淋病
一、概述
淋病(Gonorrhea)是通过不洁性行为感染淋病奈瑟氏菌(淋病双球菌)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性传播疾病中,淋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淋球菌主要感染男女下泌尿生殖道(尿道、子宫颈),也可以感染肛门和直肠部位。本病严重者可并发脓肿、肛瘘等,愈合时由于瘢痕形成和收缩而出现肛门和直肠狭窄。故本病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肛门直肠淋病在被感染男性同性恋者中占40%,大多数患者主要是通过肛交而直接传播。女性患者可由于长期子宫颈内感染之后,通过阴道或尿道分泌物经会阴感染肛门。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有黄白色脓汁感染严重者可造成直肠粘膜糜烂,形成溃疡或疤痕。
二、病因病机
㈠中医学认为肛门直肠淋病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湿热下注:湿热之邪内蕴,下注肛门;②脾气下陷:本病日久,可造成脾气虚弱,脾虚不能传输精微,清浊部分,则时有白浊淋下;③阳虚下脱:淋浊日久,久病及肾,导致肾阳亏虚,下脱不固,精浊下走。
㈡病因病理
肛门直肠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氏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本病的潜伏期为2-8天。淋病奈瑟氏菌首先侵犯机体的下泌尿生殖道。女性患者肛门直肠淋病可在长期子宫颈内感染之后,通过阴道或尿道分泌物经会阴感染至肛门。少数患者可通过污染的体温计或灌肠器传播。
淋病奈瑟氏菌经性交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首先借助菌毛上的粘附因子,粘附于局部的柱状上皮表面。细菌释放IgA1分解酶,破坏粘膜上的IgA1抗体,使粘附变得更加容易,继而细菌被柱状上皮吞噬进入细胞内。奈瑟氏菌在细胞内繁殖,使上皮细胞分解,细菌即可排除细胞外、粘膜下层。进入组织的奈瑟氏菌,死亡后分泌的内毒素与补体、IgM作用,可诱导中性多型核白细胞聚集、吞噬、产生局部的炎症反应,出现充血、水肿、化脓、粘膜上皮损伤、坏死以及局部粘连。炎症后组织修复时,上皮细胞均由鳞状上皮所代替,使粘膜增厚、变硬、易出。粘膜下层、腺窝等的修复,则多由结缔组织代替,容易引起纤维化。造成管腔的狭窄。肛管以下的上皮组织为鳞状上皮,对奈瑟氏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因而肛管淋球菌感染少见。直肠内奈瑟氏菌感染,多因细菌侵袭肛管和直肠移行区上皮细胞、直肠隐窝和直肠粘膜上的主柱状上皮,从而引起淋菌性直肠炎。因而直肠肛门部位淋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病变主要是淋菌性直肠炎。
三、诊断
㈠诊断依据
淋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不能仅凭据症状而轻易做出诊断。
1、接触史
有婚外或婚前性行为,性伴感染史,或与淋病患者共用物品史,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等。
2、症状
急性淋菌性直肠炎可出现肛周瘙痒、直肠灼热、疼痛、脓血粘液便、肛门下坠、排便时可引起肛门直肠剧烈疼痛。
慢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或瘙痒,排便时肛门疼痛轻微。
3、体征
肛门镜检查时可见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有黄白色分泌物。直肠指诊时直肠粘膜灼热、肿胀、有压痛。视诊可见肛门括约肌痉挛,肛管肿胀充血。溃疡愈合形成后可见疤痕。
患者必要时可做一下实验室检查:细胞涂片、培养,进一步可对培养的菌株作糖发酵试验、荧光抗体试验以明确诊断。
㈡临床分期
1、急性期:肛周瘙痒、直肠灼热、疼痛、脓血粘液便、肛门下坠、排便时可引起肛门直肠剧烈疼痛。
2、慢性期:肛门不适或瘙痒,排便时肛门疼痛轻微,溃疡愈合形成疤痕可造成肛门狭窄。
㈢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
1、中医诊断:淋证、浊证。
1、 辨证分型
⑴湿热下注: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时疼痛,有脓血粘液便。舌红,苔黄、脉滑数。
⑵脾气下陷:肛门坠胀、里急后重、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⑶阳虚下脱:可有肛门坠胀,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㈣鉴别诊断
淋菌性直肠炎容易与痢疾、溃疡性直肠炎及直肠癌等病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
⑴痢疾
发热恶寒、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体检时可见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象白细胞增多,粪便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并有吞噬细胞;取脓血部分作细菌培养可见痢疾杆菌生长。
⑵直肠癌
患者可表现为大便频繁、粘液血便、肛门坠胀等,患者多有排便不畅,大便变细、变扁。直肠指检时见肿块坚硬、表面结节状,有肠腔狭窄。可出现贫血、低热等全身症状。诊断须结合组织学检查。
⑶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粘液脓血便,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结肠镜检查见粘膜充血、水肿、粗糙呈颗粒状,有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明显时可见多发性、弥漫性糜烂或溃疡。粘膜活检可见隐窝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隐窝结构异常、杯状细胞减少,隐窝上皮增生,固有膜内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粘膜表层多发性糜烂及溃疡形成。诊断应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疾病。
四、治疗
淋病的治疗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性伴如有感染应同时接受治疗。治疗后应进行随访判愈。
1、内治法
⑴湿热下注:治宜清热利湿、解浊败毒,方用八正散加减。
⑵脾气下陷:治宜健脾升阳,除湿化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⑶阳虚气脱:治宜滋阴补肾,固精止浊,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⑷西药治疗
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注射前半小时口服1g羧苯磺胺。
②羟氨基苄青霉素3g,口服羧苯磺胺1g。
③壮观霉素(淋必治)2g,肌肉注射。
④氟嗪酸400-600mg/口服,1次/日。
2、外治法
⑴外洗法:可用大黄、黄柏、白头翁、土茯苓、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中药水煎煮后坐浴。
⑵灌肠法:可选用清热燥湿的中药水煎后灌肠。
2、 手术方法
患者如有脓肿形成者,宜切开排脓;瘘管形成者,按常规冲洗,并于淋病愈合后手术切除。肛门狭窄者按肛门狭窄处理。
五、预防与护理
1、预防本病之关键,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观。
2、避免和患者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接触。
3、及早发现、治疗和隔离病人,是有效的措施。
第二节、尖锐湿疣
一、概述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本病还很少见,但进入80年代后,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其发病率在所有性传播疾病中占第二位。据河北省性病防治中心介绍,患者男女之比为1.3:1,各年龄段中,20-40岁者占80%左右。发生在肛门部位者占该病的15%左右。本病主要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质地柔软、易糜烂的菜花状肿块。因尖锐湿疣与肛门鳞癌、宫颈癌的发病有关,故尖锐湿疣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二、病因病机
㈠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湿热下注、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集肌肤,蕴久成毒所致。或因忧郁伤肝、肝失所荣以致筋气外发。
㈡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尖锐湿疣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人乳头瘤病毒(HPV)属乳多空病毒科A组,是一组嗜上皮组织的小双链DNA病毒,现已发现有80多种以上,HPV感染后可引起皮肤和粘膜的增生性改变。根据病原体与肿瘤的关系,可将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引起肛门部尖锐湿疣的病原体(HPV6,11 )属于低危型。
本病主要是通过性行为途径感染病毒,潜伏期1个月至数月不等,好发于潮湿、粗糙的皮肤。
三、诊断
㈠诊断标准
1、接触史
有婚外或婚前性行为,性伴感染史,或与尖锐湿疣患者共用物品史。
2、症状
患者自觉瘙痒、瘙痒呈局限性、多因湿度变化和衣物摩擦而引起瘙痒发作,夜间或安静时,瘙痒加剧,呈阵发性,有烧灼感、蚁行感、持续时间长,可影响睡眠。
1、 体征
初起为微小浅灰色乳头状隆起,逐渐增大,数目增多,融合成片或象瓦重叠。根部有蒂,表面凹凸不平,柔软湿润,呈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表面易糜烂,分泌物恶臭。可有肛门瘙痒和压迫感。有时可增长至鸡蛋大小。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下和直肠末端可见淡红色乳头状、菜花状柔软赘生物,质脆,触之易出血。
组织学检查可见:疣状赘生物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长,分支是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可有较多核分裂现象,但基底层细胞排列规则,增生表皮细胞与真皮界限清楚。
总之,临床上典型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既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进一步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少数不典型的损害需要借助细胞学、免疫组化甚至核酸杂交技术才能作出明确诊断。此外,醋白试验和碘黄试验有助于诊断。
醋白试验:将5%醋酸涂于尖锐湿疣表面,3min后可见湿疣表面变白。
碘黄试验:将鲁格氏液涂于疣表面,3min后疣表面变黄。
㈡临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
1、 中医诊断:瘙瘊
2、 辨证分型
⑴湿毒下注:外生殖器或肛门处赘生物颜色灰或淡红,质地柔软,表面秽浊潮湿,触之易出血,恶臭。伴小便色黄或不畅。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⑵火毒炽盛:外生殖器或肛门处赘生物颜色淡红,易出血,表面有大量秽浊黄白色分泌物,恶臭、瘙痒。伴小便色黄而少,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㈢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一般不难诊断,但需要与下列疾病急性鉴别。
1、扁平湿疣:多无蒂而呈扁平样隆起,大小不等,边缘整齐,境界清楚;单生或群生,质地柔软,表面多有破溃,分泌物有臭味。扁平湿疣常见于女性外阴、会阴及男性阴茎冠状沟处,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
2、上皮癌:多见于中年以上,质地坚硬,有恶臭。有明显的浸润。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3、增殖型肛门结核:结核呈疣状或乳头状突起,周围有炎症红晕,界限清楚,中央呈乳头状瘤样突起,有污秽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检查可检查到结核杆菌,病理学检查可找到结核结节。
四、治疗
㈠非手术疗法
1、 内治法
⑴湿毒下注: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用萆Z渗湿汤加减。
⑵火毒炽盛:治宜清火解毒,化浊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2、 外治法
⑴熏洗法:可用明矾、乌梅、马齿苋、大青叶、土茯苓等水煎坐浴。
⑵外擦法:常用明矾、马齿苋、大青叶、蛇床子、百部等煎水外擦。
⑶外敷法:根据病情可选用10-25%的足叶草酯、1-5%的5-Fu和5%的无环尿苷等。
㈡手术治疗
高频电灼术
1适应症
肛门直肠部丘疹性尖锐湿、体积小的疣,特别是带蒂的疣。
2禁忌症
⑴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活动期肺结核。
⑵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不全者。
⑶疤痕体质者。
3、术前准备
⑴器械:HCPT(杭州大力神集团生产)
⑵药物:络合碘棉球、无菌棉球、纱布、胶布、九华膏、1%里多卡因或普鲁卡因。
⑶术前患者灌肠,鲁米那0.1g术前30min肌肉注射
4手术方法
术前行醋酸白试验或碘黄试验,以确保所有疣体显露,防止电灼遗漏,常规消毒,局麻下用HCPT将疣体逐个灼除。术后用聚肌胞疣基底部注射。术毕外涂九华膏或其他药物,用纱布压迫止血。术后控制大便,防止感染。
微波接触辐射方法
1、适应症
同高频电灼术
2、禁忌
⑴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活动期肺结核。
3、术前准备
⑴药物:络合碘棉球、无菌干棉球、纱布、胶布。
⑵ 术前清洁灌肠,术前0.1g鲁米那30min肌注。
4、手术过程:术前行醋酸白试验或碘黄试验,以确保所有疣体显露。患者取截石位,局部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作皮下局部麻醉。用针状辐射器刺入疣基底部,然后输进微波,微波功率30-50MA,每点持续2s左右,见病灶周围组织凝固发白、萎缩变小为止,再视病损范围逐一进行治疗。术毕外涂九华膏或其他药物,用纱布压迫止血。术后控制大便,防止感染。
手术切除
1、适应症
多发性或巨大尖锐湿疣。
2、禁忌症
⑴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活动期肺结核。
⑵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不全者。
⑶疤痕体质者。
3、 术前准备
⑴器械:手术剪、止血钳、小弯钳、组织钳、刀片、刀柄等
⑵药物:络合碘棉球、无菌干棉球、纱布、胶布、7号线、1%里多卡因或普鲁卡因。
⑶术前患者灌肠,鲁米那0.1g术前30min肌肉注射。
4、 手术方法
术前行醋酸白试验或碘黄试验,以确保所有疣体显露。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根据疣体分布情况和疣间皮肤粘膜宽窄情况,小弯钳提起疣蒂根部皮肤,沿疣蒂根部将疣体逐一切除,深度应达皮肤全层或粘膜层。术中注意保留疣间正常皮肤桥。将疣体和尚未成疣的小丘疹一并清除。疣体侵犯直肠粘膜者,充分暴露病灶,疣体基底部多点结扎处理。然后用聚肌胞2mg疣基底部注射。术毕外涂九华膏或其他药物,用纱布压迫止血。术后控制大便,防止感染。
五、预防与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根除诱因,积极治疗可引起本病的其他疾病,包括淋病、包皮过长、白带过多等。
3、患者在未彻底治愈前,避免性生活,以免传染给其他人。
4、加强法制教育,制止性乱行为。加强公共卫生场所的管理,以免造成间接感染。
5、注意防止复发。
第三节、梅毒
一、概述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民间俗称“花柳病”。本病可以侵犯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本病属于全身性感然,临床表现多为全身,梅毒属于全身性感染。肛门直肠部位的梅毒主要表现为肛周梅毒疹、肛门部下疳、肛门扁平湿疣、梅毒性直肠炎和直肠梅毒瘤等。
二、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梅毒的传染主要通过精化传染(性接触)、气化传染(接吻、接触患者的衣服、用具等)和胎传染毒(先天梅毒),一旦受邪,毒邪可伤及机体五脏六腑、皮毛和筋骨等,变化多端,证候复杂。
现代医学认为,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疾病,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后,几小时后侵入附近淋巴结,2-3天内即可进入全身血循环而播散全身。3周后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此期为梅毒感染第一期。8-10周左右产生全身广泛性早发梅毒疹,1-2年内出现复发性梅毒疹,称为第二期梅毒。梅毒疹在4年以上发作者成称为第三期梅毒。
三、诊断
㈠ 诊断依据
临床上对于梅毒的诊断必须慎重,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作出诊断。
1、症状
梅毒属于全身性感染,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
①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头痛,肌肉、骨和关节疼痛,
②肛门直肠部位症状:可出现肛门部位潮湿、瘙痒、刺痛等症状。发生梅毒性直肠炎时,可出现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和脓血便等;发生梅毒性直肠瘤时,可出现小腹坠胀、排便不畅、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等;
2、体征
①肛门部下疳的体征:下疳是梅毒的原发性损害,肛门部下疳检查可见肛门边缘小块溃疡、圆形、质硬,边缘突起、色红、不痛、底灰色、常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②肛周梅毒疹的体征: 皮疹不痛不痒、对称、广泛或稠密,不融和,大小1c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或略带不规则形,淡红色、青色或棕色。
③肛门扁平湿疣的体征:肛门直肠梅毒的第二期损害,湿疣单个或群生,突起扁平、底宽、常附有灰色坏死薄膜。
④梅毒性直肠炎体征:直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溃疡形成、边缘突起、底硬、带有黄绿色分泌物。肛门指诊可有肛门狭窄等。
⑤梅毒性直肠瘤体征:直肠粘膜下层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色紫、不痛,或出现溃疡。
3、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可用以下验室检查以帮助诊断梅毒: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②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试验,如性病研究实验玻片试验(VDRL)、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等,为筛查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试验,如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0等,为诊断试验。
㈡临床分期
1、一期梅毒:肛门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硬下疳或肛周梅毒疹。
2肛门直肠部二期梅毒:可表现为肛门扁平湿疣,也可表现为梅毒性直肠炎。
3肛门部三期梅毒:可表现为直肠梅毒瘤,或梅毒性直肠炎。
㈢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
1、中医诊断:广疮、霉疮或杨梅疮
2、辨证分型
①肝经湿热:肛门部单个质地坚韧丘疹,患处灼热、腹股沟有杏核或鸡蛋大小的白色坚硬肿块,伴口苦纳呆、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②痰瘀互结:疳疮色紫红,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地坚韧,或杨梅疮呈紫色结节。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滑润,脉滑或细涩。
③脾虚湿蕴:疳疮破溃,疮面淡润,或腐肉败脱,久不收口。伴纳呆食少、便溏、肢体倦怠,舌淡、苔腻、脉滑或濡。
④气血两虚:疮面肉芽色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⑤气阴两虚:病程日久、低热不退、皮肤干燥、溃面干结、久不收口、发枯脱落、伴口干咽燥、头昏目眩、视物昏花。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㈣鉴别诊断
由于一期病变可以不经治疗而缓解,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肛裂,二期病变主要应与尖锐湿疣区别,三期病变应与直肠癌区别。此外,因本病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及腹股沟肉芽肿都可表现为以肛门、生殖器部位溃疡为特征,需要与这些疾病相互鉴别,同时,并不是生殖器、肛门部位所有的溃疡都是性病,因而仅仅依靠病史和体检作出梅毒的诊断不是十分准确。
1、肛裂:一期病变由于可自然缓解,或容易误诊为肛裂。对可疑患者应作梅毒血清学检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结果呈阴性,梅毒仍不能排除,最好在4周后再次进行血清学检查。4周后如结果阳性,可诊断为梅毒,结果阴性,则通常为肛裂。
2、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患者肛门部位有的数目比梅毒多,而且表面不平,组织学检查确诊。尖锐湿疣患者除了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外,还可选用醋白试验、碘黄实验进行鉴别。
3、直肠癌:患者可表现为大便频繁、粘液血便、肛门坠胀等,患者多有排便不畅,大便变细、变扁。直肠指检时见肿块坚硬、表面结节状,有肠腔狭窄。可出现贫血、低热等全身症状。诊断须结合组织学检查。
4、软下疳: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本病的临床表现为肛门、生殖器部位单个或数个溃疡,基底部柔软,伴有疼痛,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破溃后形成鱼口,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阴性,梅毒血清试验阴性。Gram染色涂片可查到短而细的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可初步考虑软下疳。有条件的单位,如培养鉴定出杜克雷嗜血杆菌则可明确诊断。
5、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本病临床上表现为肛门、外生殖器部位溃疡,腹股沟淋巴结化脓、穿孔,晚期外生殖器象皮肿,也可出现直肠狭窄症状;病变部位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可鉴定出沙眼衣原体,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查沙眼衣原体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6、腹股沟肉芽肿:本病由杜诺凡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潜伏期10-40天,临床表现为生殖器溃疡.单发或多发.溃疡基底部位为肉红色,边缘高起及乳头瘤样增生,一般无疼痛,病程慢性,数月至数年,组织碎片Giemsa染色或病理切片HE染色可找到Donovan小体。
7、肛门部疱疹:本病表现为部位的水疱、浅表糜烂或溃疡。伴有疼痛或摩擦痛,疱疹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Tzaneck涂片阳性。病毒培养或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可以有助于诊断。
四、治疗
1、内治法
⑴肝经郁热: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化斑,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⑵痰瘀互结:治宜祛瘀化毒。化痰散结,方用二陈汤合消疬丸加减。
⑶脾虚湿热:治宜健脾化湿、解毒祛浊,方用芎归二陈汤加减。
⑷气血两虚:治宜补气养血,扶正固本,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⑸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补肾填精,方用生脉散合大补阴丸加土茯苓等。
2、外治法
⑴熏洗法:选用蛇床子、土茯苓、地骨皮、硫磺、白藓皮等中药水煎外洗。本方法适用于肛周梅毒疹、肛门部下疳、肛门扁平湿疣
⑵灌肠法:选用土茯苓、黄连、黄柏、白藓皮、苦参等中药水煎后灌肠,可用于梅毒性直肠炎。
3、西医治疗
⑴一期梅毒
①成人推荐方案: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单次肌注。
②儿童推荐方案: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kg,不超过成人剂量240万U,单次肌注。
③青霉素过敏的非孕妇梅毒推荐方案:强力霉素100mg,口服,2次/日,共14天;或四环素500mg,口服,4次/日,共14天。
⑵二期梅毒
治疗与一期相同。
⑶三期梅毒
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可用苄星青霉素G,总量720万单位,分3次,1次240万单位,肌注,1周1次。
五、预防与护理
1、严禁与梅毒患者性交或接吻。
2、避免使用梅毒患者使用过的物品。
3、梅毒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且夫妇双方应同时接受治疗。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场所的管理,禁止卖淫嫖娼活动,加强性病防治。
5、做好孕妇胎前检查,检查结果阳性者应中止妊娠。
第四节、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一、概述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adenitis trophicalis)又名腹股沟淋巴肉芽肿、第四性病、热带或气候性横痃。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男女性之比为5:1
人是本病的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分泌物而间接传染。由于女性的淋巴结病变多在腹膜后,因此女性患本病后病情比男性严重。
二、病因病理
㈠中医病因病机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与中医学中的“便毒”、“鱼口”相似,本病初起是由于不结性行为感染毒邪,湿热下注,交阻于肌肤,继而生殖器部位发生疮烂。以后气郁伤肝,气滞伤脾,脾湿健运,痰热内生,形成“横痃”;或由肺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火凝结而为结核。后期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盛肉腐成脓,耗伤气血,日久转化为虚损。
㈡西医病因病理
引起LGV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1970年人们用微量免疫荧光法鉴别出患者的沙眼衣原体分为L1、L2和L3型.本病主要引起淋巴结病变。人类是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
本病患者发病后首先出现外生殖器疱疹、糜烂,1-6周后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破溃成脓,病毒经淋巴管引流到直肠部位,可引起直肠炎和肛门狭窄。起初肠粘膜糜烂、何肉芽肿,呈小结节状,色紫,易出血。后可因为疤痕收缩造成肛门狭窄,肠狭窄位于齿线及其上方、直肠壶腹或结肠。肛周结缔组织增生,肛门不能闭合。肠壁可因有结缔组织增生,肠管弯曲不整,有时可见瘘管通于脓腔。
三、诊断
㈠诊断依据
1、接触史
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2、症状
本病早期症状表现会阴部单个丘疹及疱疹,有水疱或脓疱。中期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炎。晚期主要表现为生殖器象皮肿(疣状增生或息肉样生长)和肛门直肠炎症。
以下主要介绍该病引起直肠炎的症状。
⑴便血:初起表现为少量便血,继而出现脓性分泌物。
⑵当出现直肠狭窄时,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便条变细。
3、体征
⑴肛门可见脓肿、瘘管和肉芽肿。
⑵早期肛门指诊呈颗粒感,以后肛门变环形或管状狭窄。
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颗粒状表面覆盖有脓性粘液,也可见炎性息肉或溃疡。
⑷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①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 L1,L2或L3血清型沙眼衣原体,或②从腹股沟淋巴结抽取物的白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显示包涵体,或③沙眼衣原体性病性淋巴内芽肿株微量免疫荧光血清学试验阳性。④本病早期免疫球蛋白(Ig)升高,特别是IgA,血沉增快,白细胞数增多,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多。病理学检查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淋巴结的卫星状脓肿,由上皮样细胞岛组成,在上皮样细胞间可见中等量的郎罕细胞,其中心坏死,充满多形核白细胞。
另外,Frei试验阳性,可作为参考条件,但特异性不强。
㈡临床分期
1、早期:会阴部单个丘疹、疱疹,有水疱或脓疱。
2、中期:中期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炎,2/3病例出现两侧腹股淘淋巴结肿大,称“第四性病横痃”。淋巴结肿大开始呈孤立、散在性,质硬,有疼痛及压痛,以后互相粘连成块状,皮肤表面呈紫色或青色。数周后肿大淋巴结可出现波动惑。由于腹股沟韧带将肿大的淋巴结上下分开,呈槽形征。1-2周后软化破溃,排出黄色浆液或血性脓液,形成多条瘘管,经数周至数月而逐渐愈合,常留有疤痕。出现淋巴结炎症时可出现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呕吐以及肝脾肿大等。
3、晚期:晚期可出现肛门直肠狭窄、生殖器象皮肿等。
㈢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
1、中医诊断:鱼口、便毒
2、辨证分型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常把本病分为三型论治,即湿热夹毒证,它主要见于疾病初期;痰毒积聚证,见于疾病的中期;肝肾不足证,见于疾病的后期。
⑴湿热夹毒证:生殖器、肛门等处发生丘疹或水疱,或表面糜烂,有渗液。可伴有发热、纳差,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⑵痰毒积聚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相互粘连,有的结核之间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移,自觉疼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滑。
⑶肝肾不足证:淋巴结破溃,日久不愈,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㈣鉴别诊断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须仔细与软下疳、梅毒性横痃、直肠癌以及化脓性淋巴结炎相鉴别。
1、软下疳:本病是一种流行于非洲的疾病,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杜克雷嗜血杆菌,初起见红色丘疹,迅速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疼痛、边界清楚、柔软不齐的溃疡,周围红晕,溃疡底部有污秽的脓性分泌物,易出血。半数病例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炎,往往局限于单侧。在溃疡表面刮取渗出物涂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杜克雷氏嗜血杆菌。
2、梅毒性横痃:是一期梅毒伴随疳疮而发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胯腹部一侧或两侧出现初起形状如杏核,渐大如鸡卵、色白坚硬不痛,皮核不相亲、很少破溃的肿块。用暗视眼显微镜观察、梅毒血清学实验等检查可加以鉴别。
3、化脓性淋巴结炎:肿块初起形如鸡卵、肿胀发热、皮色不变、疼痛明显、患侧步行困难,伴随有怕冷发热等全身症状。
4、直肠癌:患者可表现为大便频繁、粘液血便、肛门坠胀等,患者多有排便不畅,大便变细、变扁。直肠指检时见肿块坚硬、表面结节状,有肠腔狭窄。可出现贫血、低热等全身症状。诊断须结合组织学检查。
四、治疗
㈠非手术治疗
1、内治法
⑴湿热夹毒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妙散加减。
⑵痰毒积聚证:治宜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方用逍遥散合消瘰丸加减。
⑶肝肾不足证:治疗宜滋补肝肾。方药宜六味地黄丸加减。
2、外治法
⑴外洗法
可用中药千里光、蒲公英、天葵子、金银花、马齿苋等,加水适量,煮沸后待温凉时,用之外洗。
⑵灌肠法:可选用大黄、白芍、冰片、夏枯草等煎水200ml,每次50ml-100ml保留灌肠。每天2-3次。
3、其他疗法
扩肛疗法:对于未完全梗阻的直肠肛门狭窄,可采用扩肛法。病人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在局麻下,用扩肛器扩肛,每周1次,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肛门,造成肛门出血、穿孔等情况。
4、西医治疗
治疗可采用强力霉素lOOmg,口服,2次/日,连用2l天,或红霉素500mg,口服,4次/日,连用2l天。
㈡手术治疗
患者如出现直肠狭窄和肠梗阻。可参照有关章节进行手术治疗。
五、预防与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根除诱因,积极治疗可引起本病的其他疾病,包括淋病、包皮过长、白带过多等。
3、患者在未彻底治愈前,避免性生活,以免传染给其他人。
4、加强法制教育,制止性乱行为。加强公共卫生场所的管理,以免造成间接感染。
第五节、肛门直肠疱疹
一、 概述
肛门直肠疱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肛门直肠部位数目不一的小丘疹、瘙痒,然后内迅速变成小水疱,3-5天后水疱发生糜烂、或溃疡,并有剧烈的疼痛;慢性患者则表现为肛门直肠部位群集在一起的簇性小水疱,继之出现糜烂。
本病是一种病毒感染,90%是由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另有10%是由Ⅰ型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此病多发生于性活跃的年轻人,以20-30岁的同性恋者最常见,如伴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则患者很容易感染。
二、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湿热下注,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积湿蕴热而发生,或因肝经湿热、阴虚内热而生。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感染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以下机制造成组织损伤。
1、HSV的直接损伤作用:HSV感染后可阻断宿主细胞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引起溶酶体膜的通透性改变,造成细胞肿胀破裂、死亡;也可导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导致病毒在细胞间扩散。HSV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可以结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使细胞的遗传性发生改变,引起细胞转化,转化细胞的主要变化与病毒的致瘤性有关。
2、潜伏感染与复发: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以非活化状态存在于机体的感染神经节中,经适当的因子作用又可以被活化。病毒在生殖器、肛门、直肠等部位形成原发感染后,可经感觉神经髓鞘上行到神经节内潜伏,此时机体与病毒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以后可因各种非特异性因素如发热、月经、寒冷及其他应激反应刺激,潜伏的病毒可再次活化,重新增殖。其复发的特点是每次复发病变往往发生在同一部位。
3、免疫病理损伤:HSV有很强的抗原性,可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但是抗体不能清除病毒,常常诱导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HSV能诱发感染细胞出现病毒特异性抗原,这种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细胞损伤;同时,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也可对病毒感染细胞造成损伤,导致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学改变。
三、诊断
㈠诊断依据
1、接触史
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2、症状
⑴瘙痒:初起患者感到患处皮肤瘙痒。
⑵疼痛:发病3-5天后当水泡破溃、糜烂时可有剧烈疼痛。
⑶其他症状:可有便秘、里急后重、排尿困难、骶部感觉异常,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体征
⑴可见肛门周围数目不一的小丘疹,或小水疱,或糜烂、溃疡,或结痂。
典型的肛门直肠疱疹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必要时可作以下检查项目:①细胞学检查(Tzanck涂片)以玻片在疱底作印片,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到具体特征性的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②检测病毒抗原 从皮损处取标本,以单克隆抗体直接荧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③病毒培养 从皮损处取标本作病毒培养,发现有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胞病变。
㈡临床分期
1、原发性肛门直肠疱疹
原发性肛门直肠疱疹潜伏期3~14天,初起可见肛门周围有群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患者常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本病病程约2~3周。
2、复发性肛门直肠疱疹
原发皮损消退后皮疹反复发作,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较原发性全身症状及皮损轻,病程较短。起疹前局部有烧灼感,针刺感或感觉异常。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群簇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糜烂或浅表溃疡,自觉症状较轻。病程7~10天。
㈢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
1、中医病名:热疮、阴疮、疳疮
2辨证分型
1、湿热下注:肛周水泡明显,溃烂较重,痒痛交作,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血热染毒: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破溃、表面有腥臭脓液,灼痛明显,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3、气虚湿毒:症状反复发作,或皮疹消退较慢,兼有面黄、少气懒言、肢体倦态、舌淡、脉沉缓。
4、肝肾阴虚:病程日久。反复发作,伴有头昏目眩、口干咽燥、腰膝酸酸、心烦、舌红、脉细数
四、治疗
1、内治法
⑴湿热下注: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⑵血热染毒: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解毒凉血汤、五味消毒饮、凉血五根汤加减。
⑶气虚湿热:治宜益气解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⑷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清解湿毒,方用二至丸合萆Z渗湿汤加减。
2、外治法
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热燥湿的药物如黄柏、苦参、板蓝根、白藓皮、蛇床子等用水煎煮后外洗或坐浴。
外用西药可选用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可减少渗液和防止局部感染。
3、西医治疗
⑴肛门生殖器疱疹首次发作
阿昔洛韦400mg,口服,3次/日,用7-10天;
或阿昔洛韦200mg,口服,5次/日,用7-10天:
或泛昔洛韦250mg,口服,3次/日,用7-10天;
或万乃洛韦lg,口服,2次/日,用7-10天。
⑵肛门、生殖器疱疹复发的治疗
部分有症状的肛门、外生殖器HSV-2感染患者随后表现为肛门、生殖器的复发性损害。复发性疱疹抗病毒的间歇性治疗有助于改善和缩短病程,连续的抑制性治疗,可以有助于减少复发的频率。
疱疹复发的有效间隙性治疗需在损害出现的1天内或在出现前驱症状时治疗,可采用阿昔洛韦,400mg,口服,3次/日,连用5天;或泛昔洛韦,125mg,口服,2次/日,连用5天;或万乃洛韦,500mg,口服,2次/日,连用5天。
对于肛门、生殖器疱疹频繁复发(每年发作≥6次)的患者,抑制性治疗连服4个月到1年,可降低70-80%复发频率。但是每日的抑制性抗病毒治疗可减少但不能消除亚临床排毒。 治疗可采用阿昔洛韦,400mg,口服,2次/日;或泛昔洛韦,250mg,口服,2次/日;或万乃洛韦,500mg,口服,1次/日。
五、预防与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根除诱因,积极治疗可引起本病的其他疾病,包括淋病、包皮过长、白带过多等。
3、患者在未彻底治愈前,避免性生活,以免传染给其他人。
4、加强法制教育,制止性乱行为。加强公共卫生场所的管理,以免造成间接感染。
5、注意防止复发。
第六节、肛门软下疳
一、概述
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本病主要见于男性,据统计男女患本病的比率为10:1。本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肛门、生殖器部位的红斑或丘疹,迅速发展为脓疱、疼痛性溃疡或伴有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
二、病因病机
㈠中医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肝胆湿热下注,兼外感毒邪,蕴结肌肤、阻滞经络而发病。
㈡西医病因病理
1、该病病原体为杜克雷氏嗜血杆菌,其形态特点是短而细小,呈短棒状,两端较为钝圆。往往呈双平行排列呈双链状,此菌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是严格的寄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杜克雷氏嗜血杆菌不耐热,超过38℃时就很快死亡。干燥及65℃时均可迅速死亡。但耐寒性能较强。
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女性中无症状的带菌者,为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卖淫者。
三、诊断
㈠诊断依据
软下疳必须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应对就诊者慎重作出诊断。
1、接触史
有非婚性行为史及性伴感染史,对来自流行区的感染者更应询问性接触史。
2、症状
局部疼痛及触痛明显。
3、体征
⑴初发为外生殖器部位或肛门部位的炎性小丘疹,1-2天后迅速变为脓疱,破溃形成疼痛性溃疡,溃疡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不整,可潜行穿凿,周围皮肤潮红。溃疡基底柔软,为肉芽组织,易出血,覆以脓性分泌物。单个溃疡3-20mm大小,也可发生多发的卫星状溃疡。
⑵可有急性、疼痛性腹股沟淋巴结炎(横痃),表面皮肤红肿,可破溃。
⑶实验室检查
①细胞涂片检查:从患者溃疡或横痃处取材,涂片作革兰染色,如果见到革兰阴性短杆菌,呈长链状排列,多条链平行,似"鱼群状",可考虑为杜克雷氏嗜血杆菌感染,但涂片的敏感性大约为50%。
②细菌培养:取标本在选择性细菌培养基上培养,可出现典型菌落,取典型菌落作细菌涂片,然后分离鉴定,可明确为杜克雷氏嗜血杆菌。
③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切片克显示3个带,上层为溃疡底部,较狭窄,可见嗜中性白细胞、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兼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层较宽,含较多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闭塞,血栓形成;下层在真皮深部.为致密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㈡临床分期
1、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8天,长者可达10-20天。
2、发作期
见上文。
㈢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
1、中医诊断
2、辨证分型
⑴湿热下注:见于下疳初起,起病较急,患部发红、肿胀,或有灼热疼痛,或轻度糜烂,或兼有小便艰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⑵毒热内蕴:患处溃烂,脓汁有臊臭味,局部红紫或有灼痛,行走不便,小便淋涩热痛,大便秘结,或有腹胯部红肿,坚硬灼痛,破溃流脓。舌红、苔黄 脉滑数。
⑶阴虚火炽:本型常见于后期患者,横痃破溃后,疮形平塌,色紫滞,脓水稀薄,伴有口唇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
㈣鉴别诊断
1、硬下疳:见于梅毒早期,潜伏期长,溃疡质地较硬,自觉疼痛和压痛,挤压溃疡不变形,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疼痛及压痛,不化脓,溃疡表面渗出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阳性,梅毒血清试验可能阳性,与软下疳鉴别不难,但需注意两病混合感染同存于一个患者的情况。
2、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是沙眼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热带国家。如东南亚、非洲、美洲等,临床表现为外生殖器溃疡、腹股沟淋巴结化脓、穿孔和晚期外生殖器象皮肿及直肠狭窄症状。损害局部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可鉴定出沙眼衣原体,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查沙眼衣原体抗体阳性。
3、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水疱、浅表糜烂或溃疡,伴有疼痛,临床有时与软下疳相似,但生殖器疱疹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Tzanck涂片阳性,病毒培养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阳性可以与软下疳鉴别
五、治疗
1、治疗原则
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未排除梅毒硬下疳之前不要应用能掩盖梅毒诊断的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如性伙伴有感染的可能,应同时接受治疗。治疗后应进行随访。
2、内治法
⑴湿热下注: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⑵毒热内蕴:治宜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⑶阴虚火炽:治宜滋阴生津,泻火解毒,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
3、外治法
⑴坐浴法:可选用黄连、黄柏、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等药物水煎后坐浴。
⑵外敷法:可选用青黛散外敷(青黛60克,石膏120克,滑石120克,黄柏60克),研成细末,麻油调涂。
4、西药治疗
治疗可采用阿奇霉素lg,口服,单次用药;或头孢曲松250mg,肌注,单次给药;或环丙沙星500mg,口服,2次/日,连用3天;或红霉素碱50011mg,口服,3次/日,连用7天。
但是环丙沙星禁用于孕妇和哺乳妇女。
五、预防与护理
1、遵守道德规范,避免不洁性行为方式。
2、加强法制教育,制止性乱行为。加强公共卫生场所的管理,以免造成间接感染。
3、未经治愈,不可过性生活,以免传染给他人。
4、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早期就诊,早期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进行彻底治疗。
5、患病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六、参考文献
1、 安阿h主编,肛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2、 张东铭主编,盆底与肛门病学。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年。
3、 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证候、治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
4、 黄文林主编,分子病毒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5、 黄乃健主编,中国肛肠病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年。
7、董天祥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性传播疾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介绍。皮肤病与性病,2003,25(2):13-16。
8、陆德铭主编,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