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心理行为语言 >> 三不政策戒除幼儿的坏习惯

三不政策戒除幼儿的坏习惯


jk.hkzww.com  2011-9-17  新浪母婴频道    
核心提示:三不政策戒除幼儿的坏习惯    不打不骂不恐吓,三不政策戒除幼儿坏习惯。  幼儿的行为、习惯多半是家长养成的,而不好的习惯则可以反映出孩子内在的一些问题,家长应该帮他找出问题的……

   不打不骂不恐吓,三不政策戒除幼儿坏习惯。

 幼儿的行为、习惯多半是家长养成的,而不好的习惯则可以反映出孩子内在的一些问题,家长应该帮他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而改变行为、习惯,若是一味地打骂禁止,只会让幼儿变本加厉或产生行为退化,造成亲子双输的局面。

  家长在面临小朋友一些令人头痛的习惯时,往往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大发雷霆、严厉禁止;另一种则是束手无策、姑息纵容。其实幼儿的不良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所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更不可能强迫他制止。想要戒除幼儿的不良习惯,必须遵守“3不”政策,也就是不打、不骂、不恐吓,少了这3项“武器”,也许家长认为会管不住孩子。事实上,责骂、处罚只会让幼儿气馁灰心而于事无补。你家的宝贝也有一些改不了的“老毛病”吗?要如何才能戒除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不伤亲子感情呢?现在就由研究幼儿行为多年与具有幼儿行为辅导经验的幼教专家,给家长们上一堂“聪明管教学”吧!

  乱丢玩具、爱买玩具

  玩具是幼儿成长时不可缺少的快乐伙伴。但是现代父母常因为疼爱孩子,而不断地添购玩具,造成幼儿不珍惜的态度,往往一个玩具没有玩多久就丢在一边,又吵着要买新的,使家中堆满了玩具。这时家长又要为孩子收拾满地的玩具而头痛,因为宝宝随时都可能会再把玩具拿出来玩,跟在他身后收拾,相当耗费时间、精力。不过最让人担心的是因为玩具太多,幼儿根本不知道该玩哪一样,使得他变得没定性,注意力越来越差。

  聪明的做法

  1.在幼儿两岁以前可以尝试给他不同类型的玩具,观察他对哪一种最有兴趣,两岁以后则集中购买这类玩具。

  2.当孩子吵着要买新玩具时,家长要先权衡该不该买,如果不该买就必须以坚定的态度拒绝,并且好好跟孩子解释原因。

  3.不要以买玩具做为安抚孩子情绪的工具,以免孩子因此要挟大人。

  4.买玩具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讨论可以使用的金额、购买的种类、购买的数量等,让他知道这是一件慎重的事情,不能想买就买。

  5.买回来的玩具,家长要陪孩子一起玩,让玩具的地位提升成为家庭的一分子,孩子才会珍惜。

  6.事先约法三章,告诉孩子要收拾玩具。

  7.孩子会随手乱丢玩具,应该准备专门放置玩具的箱子,教导幼儿“物品归位”的观念。

  8.家长要以身作则一边说、一边示范。当孩子玩完玩具时,指导他分类收拾。

  9.家长不要不停的叨念,应该先了解孩子乱丢玩具的原因,是懒得收拾?还是急着去尿尿?适时提醒,有困难就协助。

  憋尿、憋便

  宝宝到了两岁左右,多半已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但是也有少数的小朋友到了四五岁还会尿床,甚至还要包尿布,这与大人是否用心训练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孩子自己有大小便的意识,并且记住这两个名词,以后宝宝要大小便时,自然就会告诉父母了。不过不是每个孩子在训练的过程都很顺利,有些孩子因为贪玩、贪看电视,会憋尿或憋便,等赶不及了就拉在裤子上。这时候家长就不必再多说什么,因为教导幼儿排泄不能性急,关键是在他是否有要自己便便或尿尿的意愿,如果责怪或强制,反而容易让他产生恐惧的心理,误解排泄是不好的事情,而忍住尿意或便意。

  聪明的做法

  1.宝宝睡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带他去坐马桶,通常都可以顺利排出来,有了良好的上厕所经验,幼儿就不容易憋尿或憋便。

  2.幼儿玩游戏或做别的事情时间太长时,可以提醒一下他该去厕所,但是不要过多唠叨。

  3.孩子小的时候应准备宝宝专用的小马桶,并且让他专心大小便,不要玩玩具或吃东西。

  4.给他坐马桶的时间,不要催促他。

  5.当孩子没有生病,可是却脸色胀红、神情不安时,可能他已经有很强的便意或尿意了,这时可以询问他是否想上厕所,提醒到厕所去“走一走”。

  6.孩子上完厕所以后,先不要冲掉,告诉他:“你便便口罗!”这样他就知道在厕所排泄,可以让妈妈很高兴,以后就不会憋尿或憋便了。

  玩弄生殖器官

  由于摩擦生殖器有明显的快感,孩子只要偶然有过一次经验,以后就会想再尝试。许多小男孩在6~7个月就开始玩弄生殖器,女孩约发生在10~11个月,这是幼儿自娱式的性游戏。有的孩子除用手玩弄生殖器外,也有用其他物品,如用大腿摩擦床、被子、玩具等。对待孩子抚弄性器官,首先要有建立正确的观念,这是孩子性意识发展中自然的表现,不必太大惊小怪。不过玩弄性器官所产生的快感,可能诱使孩子养成手淫习惯,这是与玩弄身体其他部位不同的,所以必须帮他慢慢戒除。

  聪明的做法

  1.发现婴儿玩弄生殖器,可用玩具转移其注意力,要注意是否裤子太窄太紧,或是否有发炎、尿道炎等病症。

  2.培养幼儿广泛兴趣爱好,这样他就不会把兴趣只集中在身体方面。

  3.巧妙、合理回答孩子的性问题。

  4.告诉孩子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能让别人随便摸弄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特别是生殖器。

  5.教孩子认识身体器官的名称及功能,让孩子爱护自己的身体,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6.适时向孩子解说:“你从哪里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7.如果孩子玩弄生殖器,可用玩具或活动转移其注意力,事后告诉他,常摸生殖器,容易感染细菌。

  爱看电视、看电视太靠近

  电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种娱乐工具,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有许多小小孩甚至改变用餐习惯,在电视机前吃饭。然而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却多半是父母。因为父母沉浸在看电视的乐趣中,幼儿就会受影响或模仿,等到父母发觉情况不对,就算丢掉家里的电视,仍然禁止不了孩子想看电视的欲望。据调查,越爱看电视的小朋友,睡眠质量越差,白天也越容易打瞌睡。此外,还会造成视力伤害,在孩子学习过程与心理发展上也相当不利。

  聪明的做法

  1.不要长时间让孩子在小房间内看电视,每看30分钟就要让他休息4小时左右;人与电视的距离应保持画面对角线的8倍。

  2.规定看电视的时间与时段,让他看特定的节目,并和孩子约定,在这个时间以外不可以看电视。

  3.和孩子一起决定一个看电视的距离,当孩子超过这个距离时,就把电视关掉。

  4.家长必须以温和但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若孩子不愿意,父母应继续以温和的态度坚持下去,直至把电视关掉。

  5.不要让他看暴力、煽情、鬼怪、迷信的节目。

  6.陪伴孩子看电视,和他一起讨论节目内容,让他注意力转移到思考上,而不要接受太多影像刺激。

  7.多设计一些吸引孩子的活动,让他转移看电视的兴趣。不肯睡觉、赖床

  如果环境中没有刺激因素,一般小朋友都可以睡得很香甜。但是如果孩子不肯睡觉,可能有几种原因:白天睡得太多、情绪太亢奋、生病了、太冷、太热、做恶梦、爸爸、妈妈还没有睡等,主要还是与大人有关。如果父母的作息时间就是早晚颠倒,孩子自然就不愿意早上床。神经质或活动量少的孩子,也很不容易入睡,晚上不睡觉,早上自然就会赖床,而晚起又会造成幼儿精神不振,没有体力从事正常的活动,严重影响健康与学习。

  聪明的做法

  1.不要让幼儿睡前饮水,并固定在睡前上厕所。

  2.孩子玩得太疯,晚上容易作恶梦,睡眠质量就不好。

  3.睡前尽量避免让宝宝吃东西,更不要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4.和孩子讲讲故事、唱唱歌、听听轻音乐,营造睡前的轻松气氛。

  5.保持卧室通风良好、光线柔和、温湿适中,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睡眠环境。

  6.如果刚开始孩子睡不着,不要强迫他躺下来,家长应该先停止活动,当他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还没有睡时,很快就会感到无趣,自动上床了。

  7.尽量不要给孩子喝刺激性的饮料,以免他睡不着。

  8.和孩子讨论晚睡晚起的后果,让他养成自主、自律的习惯。

  9.全家人一起遵守睡觉时间,到了时间,每个人都要结束自己手边的活动,上床就寝。

  10.家长若是只想哄孩子睡觉,孩子很容易感受到你焦虑的心情,反而不容易睡着,如果真的有必要进行夜间活动,爸爸、妈妈可以先拨闹钟,定一两个小时后再起床。

  吸吮手指、依恋奶嘴

  吸吮是宝宝处理压力的方法之一,大多数宝宝在1岁内都会吮手指或吸安抚奶嘴,有些父母认为吮手指不卫生,所以千方百计要阻止宝宝吮手指。不过如果没有解决孩子吸吮的需求,孩子将会变得更焦虑,反而强化吮手指的行为。除了吸手指之外,家长常会为了安抚婴幼儿的情绪,而让孩子吸安抚奶嘴。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又担心吸安抚奶嘴会使宝宝嘴巴变形,而为了戒奶嘴的问题而烦恼。站在生理医学的立场,幼儿越早戒安抚奶嘴越好,最好不要晚过4岁,否则下颚骨骼定形以后,需要费更大的工夫做矫正牙床的工作。通常,孩子1岁以后,就可以开始戒安抚奶嘴了。

  聪明的做法

  1.告诉孩子吸安抚奶嘴的坏处,但不要恐吓他,使他心里明白不该再吸了,然后,让他自己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

  2.与孩子一起进行戒安抚奶嘴的仪式。

  3.在戒安抚奶嘴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各种有趣的活动,尽量延长孩子在白天不吸安抚奶嘴的时间,等到他白天都不需要安抚奶嘴了,再进一步戒除睡前吸安抚奶嘴的习惯。

  4.转移孩子对口腔需求的注意力,多陪伴他,为他讲故事,抱他、搂他,使他有安全感等。

  5.当发现孩子吸手指时,你要提醒他:“吸手指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头。”他若把手放下不吃,就要称赞他。

  6.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让孩子把精力投入到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而将吸手指或安抚奶嘴的嗜好逐渐淡忘。

  偏食、不吃饭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或偏好,但是小朋友偏食或不爱吃饭,原因多半归咎于平日家长没有替孩子规划好饮食习惯。偏食会让孩子的口味变重,喜欢吃较咸、较甜或较油腻的食物,长期下来对宝宝的肾脏造成负担,日后罹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都会提高。而宝宝不肯吃饭,则和父母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孩子没有理由会在肚子饿的时候不肯吃饭,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不肯吃饭的行为,表现出担心或焦虑,那么孩子就会以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聪明的做法

  1.孩子从出生起,就要养成饮食定时、定量的习惯。

  2.不要期待孩子每餐都吃得很好,三餐中有一餐他能好好吃,就要给予鼓励。

  3.固定时间开饭,如果孩子不肯吃,就收走食物,即使他饿了,也不要再让他吃,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4.不要让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

  5.凡事讲公平,要孩子爱吃饭,大人饮食更要正常。

  6.给孩子充裕的进食时间,不要催促他。

  7.不要在份量或形式上强迫孩子进食,避免引起他的反感,厌恶吃饭。

  8.将食物做成可爱的图形,让宝宝喜欢吃。

  9.两餐的间隔距离不要太近,中间尽量不要给他零食。

  10.让孩子参与厨房的工作,例如:帮忙洗菜、拿碗盘等等。

 爱吃零食

  有些家长喜欢以零食来犒赏孩子,孩子吃了这些好吃却没有营养的食物,自然就不爱吃饭了。为什么孩子爱吃零食呢?原因不外乎有几种:家长本身非常爱吃零食,因此孩子也爱吃;家长怕孩子吵闹,就用零食来堵住孩子的嘴;孩子看到电视上的零食广告,觉得很新奇;零食会附赠精美好玩的玩具;看见别的小朋友吃,也想吃吃看。孩子爱吃零食,就无法均衡摄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而影响身体健康。同时,爱吃零食会导致饮食规律不正常,破坏消化功能,引起食欲减退。

  聪明的做法

  1.家长不买零食,孩子纵然想吃,也找不到零食可吃。

  2.家中零食摆在孩子看不到、拿不到的地方。

  3.孩子吵着吃零食的时候,可以带他做一点有趣的活动,转移孩子对食物的注意力。

  4.要孩子不吃零食,大人也不要吃。

  5.零食之所以诱人,往往是因为它的形状、色泽吸引孩子,家长不妨自制可爱、可口的点心,满足孩子吃的欲望,这样,可以改变孩子吃零食的习惯。

  6.不要拿零食做诱饵,让孩子觉得“零食”是好东西。

  7.不要因为孩子吵,就用零食来堵住他的嘴。

  8.和孩子讨论经常吃零食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例如:有蛀牙、牙齿痛、发育不好等。

  9.不管孩子怎么撒娇或哭闹,家长都不能妥协,要让他知道,父母不会心软而改变心意。

  10.当孩子不再吃零食时,家长要给予奖励。

  不爱洗澡、不肯刷牙

  小朋友多半爱玩水,所以也会爱洗澡,但是有些情况下却会让孩子变得不爱洗澡:冬天怕冷、玩累了、看电视或玩游戏正有味、有不好的洗澡经历(水太烫或肥皂水刺激眼睛)等。而孩子不肯刷牙的原因,可能是不喜欢牙膏的气味、害怕口腔的异物感,或是刷毛太硬,让孩子心生畏惧。虽然小朋友不爱洗澡,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但是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却会养成孩子不爱干净的习惯。而不爱刷牙的孩子容易有蛀牙的问题,必须及早建立这方面的常规,才不会让孩子有偏差的观念。

  聪明的做法

  1.养成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和幼小的孩子一起洗澡,或是在澡盆里放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

  3.为孩子准备儿童专用的盥洗用具,孩子吃完东西之后,提醒他要漱口。

  4.爸爸洗澡时带着儿子(妈妈洗澡时带着女儿),可以让孩子在一旁观看,小朋友发现爸爸、妈妈都这样做,就会接受洗澡这件事。

  5.从宝宝五六个月以后,就养成定期用纱布为他清理牙齿的习惯,等到孩子1岁,让他学习自己刷牙。

  6.让孩子自己使用牙刷,之后父母再帮他刷1次。

  揉眼睛、搓鼻子

  宝宝揉眼睛、搓鼻子,当然是因为不舒服。引起眼睛、鼻子不舒服的原因有:外界异物的刺激(灰尘、毛发、药物、肮脏的空气)、过敏感冒,有些孩子想哭泣、睡觉时,也会习惯性揉眼睛、搓鼻子。不管是鼻子痒或是眼睛痒,只要没有到病态的情况,家长就不需要太忧心。父母急着戒除孩子揉眼睛、搓鼻子的习惯,往往是因为觉得这样看起来不雅,但是如果不找出孩子行为的原因,不但会延误病情,也会伤害他的心灵。

  聪明的做法

  1.有些书籍会介绍五官构造,可以教导孩子眼睛、鼻子的重要性。

  2.不要让孩子和别人共用毛巾、手帕等卫生用具。

  3.家中装置空调,并注意更换滤网,过滤空气。

  4.少让孩子接触地毯、宠物或绒毛填充玩具。

  5.勤清洗床被、枕头等寝具。

  6.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要让他远离茂盛的花草。

  7.让孩子勤洗手,避免肮脏的手碰触眼睛而加重痒感。

  8.教孩子试试闭上眼睛或用力眨眼。

  9.孩子在揉眼睛或搓鼻子时,不要大声斥责,可以问问他:“是不是眼睛(鼻子)痒?”替他吹一吹。

  10.给他玩具,或转移他的注意力。

  文/刘玉华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