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共证――血瘀证

    发布时间:2015-11-09   来源:海阔健康网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北辰中医医院  心内科  高克俭

  血瘀证是中医学所涉及到的一个极其常见的病证,而且血瘀证又涉足了几乎所有西医病症的部分病程阶段或全过程中。我国独创的中医医学对此有独到的认识,对各种血瘀证的辨证施治有2000多年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对血瘀证的研究日益深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迄今为止,已经多次召开过多次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有关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医对血瘀证治疗的神效,并且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然而我国的许多患者对血瘀证的来龙去脉却一无所知,从而不能得到本应轻而易举即可获取的高质量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普及大家对发病率较高的血瘀证的认识,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我们想就血瘀证的有关问题做一简介。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北辰中医医院心内科高克俭

  血瘀证的成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等。从西医医学的基础理论来分析,血瘀证常常涉及许多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

  1.主要表现为微循环功能减退,出现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瘀阻不通、血管襻出现病理形态学异常等。

  2.血瘀证最常见到异常是出现循环血液质量的改变。可以表现为血液粘度增高,血脂增高,以及其他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出现异常等。

  3.出现不同性质的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各主要脏器的各级动脉管腔狭窄,从而促发血液循环的瘀阻不通现象。其中不稳定性斑块常可造成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症。

  4.在原发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于同时存在血瘀证而加重心功能的减低,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严重的心悸、气短,水肿、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脏瘀血肿大,甚至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

  5.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或内分泌激素出现质与量的异常。常见的有血中儿茶酚胺、内皮素等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增高,这些物质与血瘀证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血瘀证所涉及到的疾病。

  血瘀证几乎可以涉及到临床各科的大部分疾病之中,最常见于内科心脑血管疾病之中。其中更为常见的是各种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具有紫绀特征的右向左分流的先心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休克时的微循环障碍、各种心律失常、脑梗塞、高粘血证、高血脂症、等。其他内科疾病也不少血瘀证伴随。如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风湿系列疾患。在某些内分泌和代谢异常性疾患中也常见血瘀证,例如甲状腺功能障碍、糖尿病。常年处于不良精神状态下,尤其是精神抑郁者及经常容易激动的人也容易引起气血瘀滞。据研究,属于平素具有较强竞争意识、容易争强好胜的A型性格者,由于其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成份往往高于正常人,也是好发血瘀证的一个易患因素。部分人的严重神经衰弱所导致的长期失眠也可能与血瘀证密切相关,这一点通过部分神经衰弱患者连续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后睡眠很快改善得到了证实。妇科疾病更多气血瘀滞,常见的有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一些皮肤病也具有血瘀证特点。中医所论的胸痹、心悸、胁痛、痹症、中风、积聚、眩晕、头痛、不寐、血证、郁证、癫狂、胃痛、呃逆、腹痛等或多或少都与血瘀证相关。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如果通过西医诊断确实发现有上述疾病或相关异常,同时经过中医辨证又的确存在血瘀证,就应该在治疗上述疾病的同时,积极配合使用相应当活血化瘀药物予以治疗。其结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共同表现:大多数患者都具有不同性质的疼痛,而且疼痛往往较明显。但是也有少数患者,按照其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看,应该出现显著的疼痛,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出现疼痛,或者疼痛不太明显,在疾病防治中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准备在今后的文章中予以专题介绍。

  中医表现:不管是何种血瘀证,大多数患者都具有显著的疼痛,而且疼痛部位常固定不移。其次还可以出现头晕、重则偶发晕厥;皮肤出现瘀斑,皮肤晦暗,有时还会出现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等。一部分血瘀证患者可以找到结节、肿块等。对于能够见到出血的一些患者,例如妇科疾患,常可见到瘀血块,血色暗红等现象。还有一些血瘀证患者,每逢天气变冷时,其四肢末梢、上腹部、下腹部,或腰腿等部位出现畏寒怕冷等表现,重者甚至在暑热天气依然如此。血瘀证患者的舌质往往显示不同性质的暗红色,甚至呈现紫暗色,有时还有为数不等的紫暗色瘀血斑块;在医生的脉诊中发现,具有血瘀证特征的患者其脉象往往具有弦涩、沉弱,及迟缓等现象。

  血瘀证的治疗原则:

  1.首当取活血化瘀治疗原则。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有红花、川芎、赤芍等。其次还要注意使用疏肝理气解郁药物,以利气血通行。

  2.在医生指导下,对于有能力进行不同耐力体力锻炼的患者,应该坚持之。这样做大大有利于提高上述活血化瘀药物的疗效。

  3.注意饮食清淡,适当少盐低糖。

  4.长期保持精神愉快,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实在遇到不良因素影响时,要尽快通过某些方式予以疏导,千万不要将其“储蓄”在体内。因为不良情绪因素往往是大多数血瘀证的天敌。

  5.注意身体发凉部位的保暖。例如腹部经常发凉者可以在腹部发凉的部位带上一个小棉护垫;手指末端发凉的人,可以提前带手套,尽量避免凉水洗手;脚凉的患者可以在每天晚上用温热水洗脚。

  常用的治疗血瘀证的古方:

  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许多针对血瘀证的古代验方。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大医学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在这本著作中说道:“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他还说道:极易出现“胸中血府血瘀”证,需用活血化瘀大法治疗,为此创血府逐瘀汤于后世。他认为凡与“血府血瘀”相关的病证都有瘀血的各项指征,故均可用血府逐瘀汤“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血府逐瘀汤主要由下列药物组成:川芎、赤芍、当归、熟地、桃仁、红花、牛膝、桔梗、柴胡、甘草等。该处方设计合理,除了直接具有活血养血化瘀的疗效之外,还根据中医理论所讲只有“气行血行”才能达到更佳疗效的理论,加用了行气理气解郁枳壳、柴胡等药物;又合用桔梗入肺经,开胸理气;牛膝引血下行。纵观全方气血兼顾、活中寓养、升降同施,能促进气血运行,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血府逐瘀汤原方主治与血瘀证相关的胸痛、头痛、心悸、夜寐不安、急躁善怒,以及某些呃逆不止等病症。天津市中药五厂根据该处方生产了红花牌血府逐瘀胶囊。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在所有活血化瘀制剂中血府逐瘀胶囊具有通用性。即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具有血瘀证特征的各种疾病之中。如果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坚持按医嘱加服血府逐瘀胶囊,就一定会像一些患者所说的那样“怎么不知不觉的病就好了!”。由于我们在门诊时告诉患者血瘀证舌头颜色的特征是紫暗色为主。为此一些患者就特别注意其舌头的颜色变化。他们的观察后告诉我们,经过使用该药,除了原有疾病恢复较快外,其舌头的紫暗状态明显变浅或消失,在舌头两侧等部位的瘀斑也明显变浅和消失。我们还发现除了上述舌像改变确实如此外,这些患者的脉搏搏动的力度较用药前增强,某些人的皮肤黝黑晦暗等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除了血府逐瘀汤之外,其他具有活血化瘀疗效的处方还有少腹逐瘀汤、隔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伍汤、生化汤等,其有效成分与血府逐瘀汤有许多共有的成份。由于血府逐瘀汤得到了从古至今医家的普遍认可,所以该处方成为治疗具有血瘀证特征的所有疾病治疗的基本处方。不管是名医、还是初出茅庐的医生都特别喜欢使用血府逐瘀汤作为他们行医的最常用的基础处方。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血府逐瘀胶囊等治疗血瘀证的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稳定动脉硬化斑块、防治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促使末梢血循环通畅,以及降低血中内皮素等不良物质等效果。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部分经过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治疗的患者,其疾病的复发率往往会明显减低。经过我们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于确实具有明显血瘀证特征的患者,不论其原发疾病是什么,根据病情起伏特征,间断按疗程予以血府逐瘀胶囊等药物坚持长期治疗,以堵塞其反复发作之可能,也是防治疾病反复发生、间断加重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提醒大家几句:在您诊治各种疾病时,仔细想想自己是否有可能同时存在中医所说的血瘀证。如果存在则应该以“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泰然处之,主动找到比较有经验的中医医师协助予以比较合理的中医辩证论治,将身体内的瘀血尽早清除。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它胸部疾病及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已为医学界所公认,而且呈现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