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脑梗塞)和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中风轻症或中风重症经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一般病情可得到控制,但常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言语不利、肢体偏瘫等症状。中风后遗症不仅直接造成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能力减退或丧失,同时也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部分心理承受能力、社会支持较差的患者,或是患病前后落差较大、相对年轻的患者就容易出现抑郁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及心身医学的发展,脑卒中恢复期、后遗症期抑郁障碍的临床诊断率逐渐提高,一般发生于脑卒中发作后1~3个月时,其发病占1/3~2/3左右。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中医科陈英群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诊断首先要有明确的脑卒中病史及临床理化诊断依据(头颅CT或MRI),其次患者的情绪低落、心境抑郁需符合诊断标准,更关键的是要排除其他脑部疾病、精神疾病及假球性麻痹引起的病理性苦笑。从中医角度看来,脑卒中后抑郁属于中风和郁证的合病,一般认为是由气虚、气滞、血瘀导致脑神失养、不畅、被遏所致,三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症状可归结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兴趣降低、焦虑、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疑病、自杀观念、罪恶感、坐卧不安等等。症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服用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大部分患者通过服用中药、心理健康指导、功能恢复锻炼可以改善病情甚至重归社会。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基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辨证论治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根据失眠、烦躁、情绪抑郁程度酌情选用养心、宁心、通心的药物(远志、五味子、石菖蒲、青龙齿、珍珠母、酸枣仁、郁金、合欢皮、夜交藤等),正合心脑同治、治心即治脑之意。此外,祛风、化痰、通腑应该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
面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医生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患者应该更有爱心、耐心,以便深入人心。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经历、家庭状况、个性及症状特征,从而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得失,更好地联合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做为家属,应配合医生的建议,始终如一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不要让患者有“被嫌弃”的感觉。家属可“强迫”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个人起居料理、适当的家务活,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可组织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体育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兴趣,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争取尽早改善抑郁状态、让整个家庭笑口重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