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brain,aneurysms of):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囊性扩张。病因多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和动脉硬化。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54岁,男女比例女性略高。动脉瘤的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较少见。 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田素臣
脑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由于此处动脉壁的肌层先天发育缺陷,同时这里又是受到血液冲击最大的地方,在长期血流的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使此处动脉壁的薄弱点向外突出,逐渐扩张、从而形成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外伤及感染等因素也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脑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当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头部剧烈摆动、猛弯腰、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上楼、性生活等诱因下,引起血压突然增高,很容易引发破裂出血,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据统计,脑动脉瘤第1次破裂后死亡率为30%。所以脑动脉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棵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更严重的是,破裂后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大大增加,它还会发生第2次、第3次破裂。据统计40-50%的病人会在破裂后的1个月内发生第2次破裂,第2次破裂后死亡率约为70%,第3次破裂后死亡率为10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首发症状,约占80%~90%。常在劳累或激动时突然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或部分意识障碍,经腰穿可见脑脊液为血性。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动脉瘤位置的不同,可有特定性神经体征,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可有同侧的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若出血量多形成巨大血肿,病人短时间内可以死亡。
发病典型者,临床诊断不难,经CT扫描可定侧,血管造影即可确诊。在检查中应积极稳妥,病情较轻者应早期造影。
多在第二次血管瘤破裂之前行动脉瘤颈夹闭手术。手术死亡率已下降到5%以下的水平。病情危重者多行保守治疗,预后差。
动脉瘤一经确诊,应积极采取治疗,其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尽可能尽早手术,这样可使再出血的危险性降低至最低限度,也可减少术后脑血管痉挛伴发脑梗死的危险,以及继发的全身性并发症的危险。
治疗方法:现在主要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即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部,并保护载瘤动脉的通畅性;另一种是介入疗法即血管内栓塞技术,是在大腿根部用针穿一个小口,将微导管和导丝插入脑动脉瘤体内,通过微导管送入微弹簧圈或医用生物胶逐步填塞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达到治愈目的。
201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