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二)

    发布时间:2015-12-11   来源:海阔健康网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到股总静脉的范围内有血栓形成。由于它是下肢静脉血流途径,一旦发生髂-股静脉血栓,除非及早得到治疗,几乎都将后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两型。轻型分原发性或继发性两类。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类型,凡是同时伴有动脉强烈痉挛者称重型,即股青肿型。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⑴病因病理:

  ①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左髂总静脉受压,受压最常见的部位是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处(骶骨岬部),使左髂总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严重者可形如束带,使管腔收窄2/3以上,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多数较轻,并不引起任何症状,但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这类病人的年龄较轻,在25-30岁;二是髂总或髂股静脉受外来病变压迫,如转移性淋巴结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动脉瘤等,管腔已有一定程度狭窄,容易并发血栓形成。髂股静脉在股管内通过,前面有腹股沟韧带形似瓶颈状通路。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血栓形成,左侧比右侧多见。

  ②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内小静脉丛,顺行性滋长、繁衍、扩展到整个下肢的髂股静脉系统。这种类型比原发性多见,多发生于手术后,常位于左下肢。

  ③股青肿: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血栓滋长、繁衍、累及股、N和小腿静脉及其主要属支,发生严重的广泛性髂股静脉闭塞,同时引起强烈动脉痉挛者,称为股青肿。

  ④病理:静脉血栓形成开始时都是在静脉管壁内膜损伤部位形成血栓,随即开始收缩。如果收缩明显,血栓只有附着于静脉管壁,其浮游部分极易脱落而酿成肺栓塞。如血栓只是轻度的收缩,而附着于静脉壁,引起显著的血管痉挛,管腔保持于阻塞状态,血栓机化再通。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栓激发静脉壁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以及血栓堵塞静脉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因而酿成临床上疼痛、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等症状。

  ⑤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由外伤或是由于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则血凝,瘀阻血脉经络而成肿胀病,中医称之为“股肿”。

  ⑵临床表现:

  ①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是下肢的主干静脉,一旦遭受血栓堵塞,将迅速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疼痛、肢体肿胀、充血、浅静脉曲张和体温升高。疼痛一般比较严重,主要位于患侧腹股沟区,而且相当于髂股静脉的体表位置伴有压痛。下肢出现肿胀和充血,开始时以腹股沟区和耻骨上区域比较明显。浅静脉曲张扩张,随着肿胀消退而日益明显,有的在受累侧髋部和下腹部都可以看到浅静脉曲张。皮肤温度和周围动脉搏动常常不受影响。全身反应并不严重,体温升高多不超过38.5℃。随后的表现,将依据血栓的病理演变而不同。如果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只要休息和抬高患肢,除侧支静脉曲张外,其他症状迅速消退;即使血栓机化后,后遗深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也比较轻微,除表浅静脉,特别是邻近的侧支明显曲张起代偿作用外,远段的周围静脉包括交通支瓣膜功能多维持健全状态。如果血栓逆行性扩展,累及整个下肢的深静脉系统,表现与上述完全不同。症状消退缓慢,肿胀明显,远段周围静脉包括交通支在内,瓣膜功能破坏,足踝皮肤出现营养性改变及溃疡形成。血栓顺行性扩展,侵犯下腔静脉,酿成下腔静脉综合征。如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

  ②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引种血栓形成引起的表现和后果,与原发型逆行性扩展到整个下肢同。继发型有一个特点,是症状从小腿开始,然后累及大腿,起病方式大多隐匿,有些要到血栓扩展到髂股静脉才觉察有病,但可追诉病史可有小腿受侵袭的病史。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期并不代表病期,因为有肌肉内小静脉丛血栓形成时,特别发生于手术后病人,轻微的局部症状往往被手术疼痛所掩盖,直到经过不同时间,血栓扩展堵塞髂股静脉时,才迅速引起相应的症状。

  ③股青肿:起病急促,疼痛显著。几小时内整个患肢肿胀而充血、发冷、紫绀。足和足趾起水疱,足背、胫后动脉消失。体温在39℃左右,全身反应剧烈。因肿胀肢体内包含大量有效循环血液丢失,甚至陷入休克,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神情淡漠、脉搏增速、血压下降等。

  ⑶体征:

  ①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肢体明显肿胀,尤其腹股沟三角区和耻骨上区域,左右肢体相差很大,大腿相差4-6厘米,小腿2-4厘米,沿静脉走行部位,均有压痛,Homan’s征阳性,Neuhof征阳性,后期病人常有表浅静脉曲张或怒张的体征。

  ②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从足趾到髂腹股沟区均现蔓肿,呈凹陷性,沿股静脉走行处均有压痛,Homan’s和Neuhof征阳性,后期病人下肢可能出现色素沉着,甚至溃疡。

  ③股青肿:患肢肿胀明显,趾部皮温低,皮色紫绀,甚至起水泡,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全身症状重,体温在39℃左右,甚至陷入休克,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⑷辅助检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静脉造影、纤维蛋白原、D-Ⅱ聚体、血凝指标等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⑸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瘀血流注,伴发肿胀者”,称为肿胀症,发于下肢称为“股肿”,常有瘀阻表现,气滞血瘀,气滞者为胀痛,晨轻暮重;血瘀者,痛有定处,常有小腿疼痛,小腿肌肉饱满紧韧感,小腿内臁外臁部常有色素沉着,甚至破溃,脉沉细或弦,苔白或厚腻。具体辨证论治分型如下:

  ①湿热下注证:发病早期,股静脉栓塞后炎症阶段,发热、胀痛、肿胀,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此属急性期病人,为湿热内盛、下注肢体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方药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金银花、玄参、当归、赤芍、牛膝、黄柏、苍术、茯苓、木瓜、防己、穿山甲、乌蛇等。

  ②血瘀湿重证:髂股静脉堵塞,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下肢肿胀明显,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浅静脉曲张,苔白腻,舌质红绛,或有瘀斑,脉弦滑;为深静脉炎症消退后,瘀阻湿注,留于下肢所致,治疗宜活血化瘀、利湿通络为主,方药选用活血通脉饮合二妙丸加减:牛膝、苍术、茯苓、防己、赤芍、当归、川芎、全蝎、土元、穿山甲、乌蛇等。

  ③脾肾阳虚证:患肢肿胀,晨轻暮重,肢i畏寒,倦怠无力,纳少不渴,苔薄白,舌质淡,脉沉;治疗宜温肾健脾为主,方药选用温肾健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山药、牛膝、鸡血藤、丹参、干姜、木瓜、防己等。

  热盛、发热、炎症明显,舌苔黄,应清热解毒,加蒲公英、地丁、重用金银花、黄芩、柴胡;湿重,应渗湿利水,加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血瘀重,加乳香、没药、王不留行,重用川牛膝、川断;肢体肿胀重时,应破血逐瘀,加三棱、莪术、水蛭、土元等;气虚体弱者,应益气健脾,加黄芪、党参、白术等。各型各期均可加用大黄庶虫丸,有利于提高疗效。

  ⑹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可根据病情发展,选用溶栓 (尿激酶等)、抗凝(肝素、双香豆素类)、祛聚(右旋糖酐、阿司匹林、潘生丁)、手术取栓等治疗措施。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凝等相关指标,以观察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⑺防治:一旦诊断明确,应寻求住院,并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卧床休息,双下肢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剧烈活动,预防肺栓塞等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下肢静脉血栓概述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