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也称耳膜,为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
鼓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一3.5厘米,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的高度约9毫米,宽约8毫米,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鼓膜呈椭圆形,其外形如漏斗,斜置于外耳道内,与外耳道成底45一50度。致使外耳道之后上壁较前下壁为短。
婴幼儿由于外耳道骨部未发育,鼓膜几乎与外耳道底壁平行,因此在检查鼓膜时较难看到。成人鼓膜的长径约9毫米,宽约8毫米,厚0.1毫米。
鼓膜虽很薄,但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紧张部):
1、上皮层与外耳道皮肤相连续。
2、中层为放射形和环状纤毛构成,所以有一定弹性和张力。为纤维层(外侧为放射状,内侧为轮状)。鼓膜上方有一小部分,没有中间纤维层,比较薄而松弛,称松弛部,而有纤维层的部分鼓膜称为紧张部。锤骨柄附于纤维层中间。
3、内层为粘膜层,与鼓室粘膜相延续。
外伤造成的鼓膜穿孔只要不续发感染,破孔面积不太大,通常会在一个月左右都能自行愈合,不需另外处理。慢性中耳炎之鼓膜穿孔,除了导致耳漏、听障以外,还有形成胆脂瘤的危险性,所以有必要加以修补。破掉的鼓膜可以用耳旁颞肌的筋膜来修补,成功率高达九成以上,经由这种鼓膜成型术或鼓室成型术,可以消除耳漏并改善听力。
鼓膜穿孔修补手术时之麻醉方式可采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视患者之情形而定,此种手术是一种较为精密的显微手术方法,若鼓膜穿孔又合并有胆脂瘤时之治疗,那就比单纯之鼓膜穿孔修补,要较复杂地多了,有时需要另做乳突手术或听小骨链重建手术。
鼓膜穿孔的原因不外乎是意外或病变,其修补手术,成功率高,可以修补穿孔,又可改善听力。
在一般人印象中,鼓膜(耳膜)总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又被认为是负责「听力」的神圣角色,事实上,鼓膜是介於外耳道与中耳腔之间一层半透明圆形的薄膜,俗称耳膜,正常状况下,鼓膜能感应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并牵动附於其上的听小骨链,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
在整个听觉传导路径中,鼓膜算是起始的其中一站,即使鼓膜完全缺损,我们仍能听得到,只是由於传入的声波减弱,听到的声音较小而已。所以可以看出鼓膜穿孔是后天形成的,如果没有彻底治疗听力就会下降,鼓膜穿孔导致的听力减弱是不会遗传的,如果是耳聋是会遗传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