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未来的“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16-01-20   来源:海阔健康网   

  在二十世纪90年代,心理健康、心理治疗与咨询,还只是处于媒体宣传的“概念阶段”,比如,“心理医生”,大家听说了这个名词,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几乎没有人主动去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即使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也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当时,只有少数精神科医生和高校心理学教师在开展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咨询丛中

  2002年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项目正式启动,2003年卫生部也开始了《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考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学习,并且考取了“三级或二级咨询师执业资格”,或者取得了卫生部心理治疗师中级职称专业技术资格。大城市里,心理咨询公司的招牌和广告也逐渐多了起来。在北京,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设立“心理咨询科”门诊,也成了医院达标的必要条件。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训练,希望将来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社会大众也逐渐意识到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02年之后,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中国开始进入到了“市场开创(发育)阶段”,心理咨询成为一个人可以谋生的新职业。当然,心理治疗与咨询,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发展到大众消费的“成熟阶段”,从培训到执业都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1985年,我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与教学科研工作。刚毕业工作那会儿,我阅读了一些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理论书籍,1986年参加了苏州马维祥老师在山东泰安举办的“催眠术学习班”,并试着将催眠术应用于治疗歇斯底里的病人,取得显著效果;直到1990年,首次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中德心理治疗师培训班(精神分析组)》的培训,才知道了一些关于心理治疗临床操作的具体要求,比如,设置,收费等;同年,我开始在工作中接待心理治疗的临床案例;之后至今,在从事精神科临床的同时,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掌握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接受了一系列培训,包括参加1997至1999年首届中德班连续培训项目精神分析组的学习、中挪精神分析督导师连续培训,等。2007年,我在美国跟随曾文星教授学习心理治疗,对美国的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的培养机制有所了解。近些年来,我也经常在国内开办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培训班,特别是精神分析治疗方面的培训。

  在教学培训中,经常遇到有年轻人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对此,我有一些思考和感慨,特别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等问题。我想写下后面的这些文字,与您分享,希望对于新加入这个行业的同道们有所帮助。

  一、   中国需要多少名心理咨询师?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那么,中国大概需要130万名心理咨询师。自从2002年劳动部开始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以来,据说,至少已经有20万人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也有人说现在已经有60万人取得了该项资格。从2003年卫生部开始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来,大约有三千多名医护人员,取得了心理治疗师中级职称专业技术资格。就按现在已有60万人取得咨询师执业资格来说,比照发达国家的水平来说,中国未来仍需要培养70万名心理咨询师,这个培训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那么,现在已经取得执业证书的六十万名心理咨询师,是否都已能够合格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呢?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疑问。

  二、   心理咨询师的知识结构

  要想成为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呢?首先,应该具有心理学本科毕业生所拥有的心理学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精神医学知识;其次,具有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再次,具备并掌握了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   心理咨询师的培养过程:“十年养成计划”

  在美国,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属于“学历教育”,所有从事心理咨询的人,至少是硕士毕业生。整个培养过程,大概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可以叫做“十年养成计划”吧。具体来说,他们在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在硕士阶段,完成了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初步培训;在博士阶段,会有更加深入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在后续的实习过程中,他们会在督导老师的带领下,接受案例接待的具体操作培训。硕士或博士毕业之后,在后续从业期间,仍要继续接受案例督导和个人成长、个人分析。

  很遗憾,在中国,心理咨询师的培养,还不属于“学历教育”!每年培养毕业很多的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可是多年以来,几乎没有“心理咨询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培养,即,中国的心理学硕士毕业生,尽管有比较好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基础和科研训练基础,但是,他们要真的去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职业工作的话,仍然是“生手”,仍然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的训练。

  在中国,如果你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假设你已经是心理学本科毕业,那么,之后的心理咨询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只能靠你自己来完成了,无法通过“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历教育来完成。如果你本科都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那么,心理学的本科基础知识,也只能依靠你自己来自修完成了。

  劳动部最初允许报考咨询师的学历资格条件是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所以,高中毕业生或中专毕业生,及其它非心理学本科毕业的人,在拿到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证书之后,仍然需要大量地去补课自修,需要去弥补心理学本科教育的基础知识。

  为什么我在这里要强调“学历教育”呢?主要有三个理由或好处:

  1、一旦你进入到“学历教育”的培训体系之内,其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是科学、系统、全面的,授课教师的资质也都是经过学校把关筛查过的,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是有保证的。

  2、学历教育,其学费全部或者大部分是由国家教育部门承担的。比如,中国的“自费读大学”,其实,学生上缴的学费,只占整个教育经费的大约二十分之一,即,除了学生交付的“学费”,其它95%的费用都是国家教育部门承担的。

  3、在美国,进入硕士学习时,要经过专业老师的筛选,一些明显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被准入心理咨询师行业的,这既是对未来的来访者负责,也是对咨询师本人的未来职业及心理健康负责。

  在中国,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只需要花几千元钱,购买考试教材,听课,并参加考试,只要考试通过,你就算是取得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在你拿到执业证书之后,其实,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为,很多人之前所缺少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拿到执业证书之后,还需要再花很多年(大约5至10年,可以简称“十年养成计划”)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这个自身受教育和培训的漫长过程。实际上,这相当于是通过自学,在校外自费完成并达到了“心理学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历。

  基于中国现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培养仍属于“非学历教育”,所以,热情地想要投身于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就要自己来承担以上(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学习和受训的全部费用。

  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在拿到资格证书之后,发现自己需要大量恶补很多专业知识,需要接受很多专业培训,因此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花了很多(冤枉)钱,一些学员几年下来,竟然花了50多万元(包括学费和路途食宿费等)。

  四、   成为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并行的“三条路线”

  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一旦踏入,几乎是一条“不归路”。

  除了学习必须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书本知识,心理咨询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大概要沿着如下“三条路线”去发展:

  第一条线:接待来访者,积累实际操作的工作经验。

  这需要有一个“工作基地”,心理咨询师能够在“基地”中有机会去接待来访者。要想成为一名比较成熟合格的咨询师,我的体会是,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万小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完成5千小时的案例工作经验。这时,你会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术和理论,积累一些案例经验,获得一种能力:“见到来访者,你很快就能知道他跟你既往接待的所有来访者,有哪些相同”;第二个阶段,完成1万小时,比较深入地掌握了专业理论和熟练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你会获得一种能力:“见到来访者,你会很快地知道他跟你过去所见过的来访者有哪些不同。”这时,你就比较能够熟练地“将心理学的普遍原理个体化地、灵活地应用于帮助当前的来访者。”

  按照每周接待15人次来计算,咨询师每年750小时,完成这两个阶段的1万小时专业经验积累,总共大约需要13年左右的时间。

  第二条线:案例督导。

  咨询师在接待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带着案例资料,找资深专家给自己做案例督导,最好是每个案例都能得到资深专家的督导,当然,也不尽然,当你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之后,也可以有重点地选取某些案例进行案例督导。这样就能节省一些时间和经费。

  第三条线:个人成长。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遇到过挫折或心理创伤。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会谈中,自身的这些创伤症结,经常会被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所激发、复活,导致咨询师难以有效地去帮助来访者。“打铁还需自身硬”,更好的自我觉察,才能更加自觉地与来访者互动。心理咨询师需要接受个人成长的自我分析,去解决自身成长中的这些心理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运用心理咨询工作手段去帮助来访者。

  在这三条路线中,第一条线,是能够给咨询师带来收入的;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是需要咨询师花费资金来完成的。第一条线,是另外两条发展路线的基础,是必须要有的!因为没有第一条路线,就免谈第二和第三条线。有的咨询师会说“我只做个人成长,不做案例咨询,也不做案例督导。”我说,如果是这样,你永远都无法成为一名“有经验的、熟练的、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说,培养一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十年养成”的话,那么,在这十年当中,咨询师的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多少钱呢?

  首先,“第一条线”的经济收入:如果每接待一人次的心理会谈,给咨询师带来三百元的收入(因为咨询师经常会跟咨询机构老板四六分成),那么,每周工作15小时,每年累计750个小时,总体年收入可达23万元,去掉节假日或外出学习开会,咨询师的年收入应该能够达到20万元;十年的总收入约为200万元。

  十年中,心理咨询师在第二条和第三条线上,总共支出了多少钱呢?

  举例,请看北京某位执业心理咨询师,一年的具体支出项目与金额:

  个案督导,每周一次400元;

  参加某督导老师的(视频)团体督导,每周一次400元;

  个人成长(个人体验、自我分析):每周两次,每次200元,共400元。

  每周总支出为1200。

  每年按50个周来计算,每年总支出为6万元。

  另外,每年再至少参加两个培训班,一次学术会议,这些会务费、培训费、差旅食宿费,至少有一万元。

  这样看来,执业咨询师每年在案例督导和个人成长方面的总支出为7万元左右。

  十年的总支出是:70万元。

  如果你没有70万元,你就无法坚持完成“熟练心理咨询师”的整个培训和学习过程。

  在你完成第一条线的同时,如果你再保证完成了第二和第三条线,你就可以磨练成一位成熟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有另外一份工作,有其它固定的工作收入,你有钱支出70万元,但是,如果你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没有完成1万人次的工作经验积累,无论你有多少钱,都无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有咨询师会说:“我现在还没有学好本领,所以,我现在暂时先不接待案例,只参加培训班,只做个人成长;等我学好了之后,等我把自己成长好了,然后,再去接待个案。”我会说:“如果不去接待个案,只参加各种培训班,没有实际接待案例的经验,永远都无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甚至都无法很好地完成个人成长。事实上,在接待个案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了课堂上、书本上所学的内容;在帮助来访者的同时,助人助己,咨询师自身的很多个人问题也会相应地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如果不去接待案例,只做个人成长,说白了,不是把自己培养成心理咨询师,而是正在扮演着来访者(病人)的角色。”

  五、   心理咨询师的养成,如何省钱?

  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参加学习、接受培训,就要花一大笔钱。如果没有省钱的意识,往往会花很多的冤枉钱。如何才能省钱?

  在这里,我把我能想到的几种省钱办法,介绍给你。

  专业基础知识,能看书的,尽量自己看书解决。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参加培训班的学费;书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找同行一起交流。看书的时候,先从容易看懂的著作开始阅读,如果发现一本书,翻阅时,晦涩难懂,看不下去,就干脆先放下,选另外一本容易读懂的书去读,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试着去看那本难读的书。真正的读书,往往不是指望书上有什么,而是借助读书,激发自由联想,让内心想起来什么。弗洛伊德说:“每个人只能学会他能够学会的东西。”我建议,最好是几位咨询师能够约在一起定期举办读书会,这样可以互相交流读书体会,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读书会上,请教他人。

  有选择地参加培训班。建议首选“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班”。网上有各种理论学派的培训班消息,如果每个培训班都参加,就会花很多很多钱,甚至是冤枉钱。因此建议:首先选择最基础的培训班,比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班,而不是在没有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去选择“梦的分析”、“催眠术”、“后现代技术”等,甚至更加稀奇古怪的培训班。我不是说这些培训班不好,而是说,在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础,不能好高骛远。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心理会谈中,所起的治疗作用永远都会占至少70%以上,比如,治疗关系的互动,共情,提问,倾听,对质、澄清等。等你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之后,再去学习那些“特殊专项技术”培训班。尽量选择“连续培训”,因为单次培训,往往学到的东西会很少,不够系统和全面。尽量避免选择价格“奇高”的培训班,因为这些培训班,往往难以做到“物有所值”。培训班,每年参加两个,足矣!参加的太多,往往造成“消化不良”,造成金钱浪费。在电视媒体上经常露面的“心理专家”,不一定全都是专业水平最高、咨询经验最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

  关于精神分析的课程选择:如何选择好的精神分析课程或好的精神分析授课教师?目前进行的中德班、中挪班、中美班、CAPA等精神分析培训项目,都可以成为您的首选。

  如何鉴别精神分析培训教师的好坏。除了看教师的培训背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课效果来对教师进行评定。假如,某位精神分析师讲授精神分析课程,你听了之后,觉得“这位老师太牛了,但是,精神分析太高深了、太难学了,我只好望而却步、知难而退。”那么,起码对你来说,这位精神分析教师一定不是一位最好的教师;而一位“好”的精神分析培训教师,带给你的感觉是这样的:“我没有觉得这位老师有什么神奇之处,在听课之中和之后,我只是觉得精神分析很有趣,虽然看上去有些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它就是我内心原本就有的那些事儿。”

  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案例先行。书上得来终觉浅,想要好好理解书本或培训班上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去亲自接待案例,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些经济收入,同时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你在做案例的过程中,在帮助来访者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就能节省很多“个人成长”的费用。

  同辈间,定期举办“同辈案例集体督导”讨论会。咨询师在接待来访者时,往往存在个人误区或盲区,在同辈团体中,去呈现和讨论每个组员的案例,发挥集体的智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往往会给咨询师带来丰厚的收获。这样的同辈集体督导,可以节省“一对一”案例督导的很多费用。

  参加同辈之间的“团体成长小组”,在小组中,通过大家的交流互动,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的很多心理问题,这样也可以大幅度地节省“一对一”个人成长的费用。

  六、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专业歌手”!同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较好的“心理咨询师”。那么,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成为合格、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呢?

  我认为如下两点很重要。

  首先,看心理学教科书的时候,如同看小说那样,感觉非常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会看得自己都内心澎湃,热血沸腾;越看越想看,一点儿都不累。

  其次,喜欢和别人聊天,对人有兴趣,很容易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并且能够体会到别人此刻的内心感受。这表明你具有与他人共情的天然人格素质。共情,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人性特点,是人际沟通的基本能力,是人格是否发育成熟的表现。但是,对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要比对普通人有更高的要求;心理咨询师最难培训的操作技能就是共情能力。共情,不是我自己以为我已经理解他了,而是我的共情和理解,能够得到来访者的认可,他会激动地说“太对了,你太理解我了,我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具有上述这两种能力,如果你选择将来以心理咨询师为职业,就会比别人更有先天优势,因为你花比别人更少的气力,就能读懂更多的心理学著作,并能在临床上取得比别人更佳的心理治疗咨询效果。

  七、   心理咨询师,自身心理都健康吗?是否也具有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师,是人类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咨询师一定是心理最健康、人格最健全的人吗?心理咨询师,是否也会有自身的心理创伤呢?有过心理创伤的人,能否选择从事心理咨询职业呢?

  “人,注定在创伤中前行(曾奇峰名言)。”

  每个人都是一波三折,在经受各种挫折中长大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算是“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帮助的来访者(病人)”呢?哪些人,经历了创伤,却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师呢?我大致可以这样说:经历了创伤,但是,还没有走出创伤的人,现在仍然有很多适应现实的困难者,就要去做“来访者”;经历了创伤,已经从创伤中走出来的人,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者,就可以去选择做“心理咨询师”。

  心理治疗师,就一定比病人更加心理健康吗?不见得。因为,治疗师的心理创伤或人格问题,可能跟来访者是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方面,他在自身心理创伤之外的其它方面,心理功能是相对完好的,所以,他可以“带病坚持工作”,帮助病人。如果治疗师自身心理创伤跟病人是相同的程度、相同的方面,如果某个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刚好击中了心理治疗师的个人心理症结,那么,这个心理治疗师就往往难以做得好,难以有效地帮助病人。因此,心理治疗/咨询师在从业过程中,最好要一直都去做个人分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来访者,包括特殊类型的病人。

  如果你还没有走出创伤,正处于创伤中,我建议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做“来访者(病人)”吧,去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帮助,不要讳疾忌医,不要着急去当“心理咨询师”,那样,你会更加困难,因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自身的心理创伤经常会被来访者扎中要害,被来访者激发出来,会导致心理咨询工作出偏,让自己和来访者都受到伤害。

  八、   病人能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咨询师要成为“病人”吗?

  中国有句老话:“久病成医”。

  我经常听说:某某来访者,经过咨询师的帮助,最后,他“痊愈”了,参加了劳动部咨询师考试,拿到了资格证书,……

  来访者,或“病人”为什么不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帮助,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呢?其中可能的缘由是:首先,他们曾经苦苦地想要找到心理咨询师得到有效的心理咨询帮助。但是,他们最终发现,现有的心理咨询师太少,水平太低,难以给他们有效的帮助。其次,他们做心理咨询的费用,远远大于他们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费用;再次,当他们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之后,他们参加了很多的受训课程,有的还接受了“个人成长、个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其中,也包含着讳疾忌医的“否认”和“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

  长期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来访者或病人,在经过治疗与咨询之后,究竟能否成为心理咨询师?

  这不是没有可能!客体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克莱因,就曾经是“病人”,后来,她努力学习,经过培训和自我成长,变成了一名“精神分析师”。

  我们1997年参加中德班精神分析组培训的时候,德国老师告诉我们,心理治疗师,要接受800次的个人体验;病人要接受800次的长程精神分析治疗。我们中国学员问德国老师:如果病人在接受了800次的精神分析治疗之后,病人能否就已经变成了“心理治疗师”(久病成医),并且能够给别人做心理治疗了呢?德国老师回答得既认真又幽默:病人在接受了800小时的治疗之后,他还要另外再接受800小时的个人分析,才能成为心理治疗师。

  有的人问我:你看,我这辈子能否成为“心理治疗师”?

  我回答说:肯定可以!但是,需要接受培训,“玉不琢不成器”。在你接受培训的时候,就看你自身的人格,距离“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要求有多大差距啦;如果差距小,稍微一打磨,你就成了;如果差距大,就需要长期的、耐心而缓慢地,打磨很多年,也许20年,也许50年,也许需要打磨100年,……。

  治疗师,想要成为一名好的治疗师,就需要共情病人,深切体会病人的内心感受,首先要“成为病人”,然后才能对病人有所帮助。(恕不冗叙,推荐您去阅读苏晓波早年撰写的一篇文章《成为“病人”》)

  九、心理咨询师究竟“出卖”了什么?

  去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来访者往往会觉得:心理咨询师什么也没干,甚至都没有跟我说什么,竟然还收我那么多钱!

  心理咨询师,究竟在出卖什么?

  其实,心理咨询会谈,需要场地,场地需要租金,这是收费的一个理由。

  心理咨询师,以咨询为业,要挣钱养家,即使他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倾听和陪伴你,也是有人力成本的。心理咨询师,起码出卖了体力和脑力劳动。

  心理咨询师所具有的专业助人能力,咨询师在接受专业培训的时候,也是要交学费的,是有成本支出的。

  来访者会说:“我难过的时候,我去找普通朋友聊天,都不收我任何费用,还可以跟我连续聊几个小时呢!”我说:“是啊,可是,朋友聊天的时候,你的朋友很难做到认真地倾听,他们往往缺少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只会简单地说一句‘你别想了’,随后,他就去忙别的去了;朋友也没有义务连续多次地陪你聊天,他忙的时候,就顾不上你了。再说,朋友可没有为你的隐私保密的义务,朋友跟你之间,会有更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很难做到像心理咨询师那样地公正客观,朋友更缺少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技能,难以在内心深处帮到你。所有这些,都是心理咨询师要收取咨询费用的一些理由。”

  心理咨询师,卖艺不卖身。心理咨询师,究竟出卖了什么?

  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心灵层面上的“妓女”。

  文雅一点的说法是:心理咨询师用生命陪伴你成长。从根本上来说,心理咨询师出卖的是对来访者的“大爱”,因为只有“爱”,才是治愈所有心理创伤和心理障碍的唯一良药!

  十、   心理咨询的收费,如何定价?

  目前,在各个公立医院,心理治疗的收费都非常低,几十元到一百元/次。这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定价,它完全没有反映出心理治疗师的真实劳动价值或技术含量。这么低的价格,使得很多来访者愿意到医院来做心理治疗和咨询,但是,到了医院,他会发现,即使正规的大医院,也只有少数几个医生在做心理治疗,这么低的价格,这么费心的工作,几乎没有多少医生愿意从事这项业务;由于开展心理治疗的医生太少,所以,远远无法满足病人的就医需要。很多病人去抢着挂仅有的几位心理治疗师的门诊号,就会出现“挂号不贵,但是挂号难”的问题,即使挂上一次号,进行了一次心理会谈,下一次就不知道要隔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才能再挂上一次啦,难以保证心理治疗的连续进行。如果医生采取约诊的方法,来保证会谈的连续进行,那么,就会只有少数几位病人能更得到这么“优惠的心理治疗服务”,更多的病人几乎永远都挂不上号啦。

  造成这样的局面,不是医生个人的问题,而是卫生管理的一个难题,有待将来官方从卫生管理的角度给予解决。

  心理咨询师,可以在社会上开“心理咨询机构”,或者作为签约咨询师,就职于某个心理咨询机构。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般每次心理咨询的价格会在500元至1000元不等,这其中包含房屋租金、秘书工资等成本。兼职签约咨询师要与老板四六分成,所以,心理咨询师做一次心理会谈,个人能够得到200至400元的实际收入。按照每个星期接待15人次计算,其每周的收入在3000元至6000元。

  每次会谈的心理咨询费,其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呢?当然是依照市场定位的。但是,这其中也有基本规律可循。世界各国,心理咨询的价格,一般有如下规律: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一半,拿来做心理咨询,是当地居民所能承担的咨询价格。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2013年度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9521元,月平均工资为5793元,为了方便,就算是人均月收入为6000元吧。

  那么,来访者所能够承担的心理咨询费,是其月收入的一半,即,每个月能够拿出3000元来做心理治疗与咨询;如果按照每周一次会谈,一个月会谈四次的话,每次会谈的价格大致是在750元左右。

  所以,现在北京市的心理咨询机构,每次心理咨询会谈的收费价格一般会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

  咨询师,如果每个星期接待15人次的来访者,那么,心理咨询师的收入大致是多少呢?去除老板的提成,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经济收入,一般是当地居民收入的三倍左右。

  十一、心理咨询师,有哪些经济收入来源?心理咨询师如何自我保健,安排工作和生活?

  在美国,心理咨询师,80%以上的人都在个体开业,大约不到20%的人会在学校或医院供职。即使私人开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他们也往往在心理咨询工作时间之外,去高校讲课,或从事一些其它公益活动或有经济收益的社会活动,包括从事咨询师的专业培训、案例督导、个人成长等。

  世界上,关于心理咨询工作,有一些基本的约定。比如,每次心理会谈时间为40至50分钟,就像是学校里,每节课的时间是50分钟。为什么要规定50分钟呢?因为,少于50分钟,往往会谈中,会感到时间不够用;而超过50分钟,即使说了更多,来访者却难以有效地消化和吸收这些会谈的内容。

  心理咨询师,每周工作多少小时,就算是“满负荷”的呢?世界各国通行的标准周工作时数是不能超过15人次(或小时)。为什么要有这个限定呢?因为,如果心理咨询师每周工作超过15人次的会谈,无论他自身原本多么的心理健康,由于超负荷的工作,都会给他的情绪甚至是人格造成心理损害的。咨询师自身的心理如果因工作压力大而造成损害,会降低他接待来访者的咨询质量或效果,甚至会造成来访者的心理损害。

  心理咨询师,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我的建议是: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做到,每周心理咨询工作会谈不要超过15人次或小时,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从事心理咨询会谈,否则,自身会出问题的,甚至会出大问题的!心理咨询师,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半个身子在业内,另外半个身子在业外”,或者叫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周有一半的时间从事专业工作,另外一半的时间从事心理咨询会谈之外的工作;尽量做到“同事之外有朋友,专业之外有生活。”

  十二、对中国《精神卫生法》的简单评论

  《精神卫生法》,经历了几十年的酝酿,终于在2012年10月26日通过,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精神卫生法,涉及到了“心理治疗与咨询”职业。

  其中有几条重要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

  第五十一条 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十五条 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能力。

  第七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营业执照:

  (一)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

  (二)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医疗机构以外开展心理治疗活动的;

  (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的;

  (四)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的。

  心理咨询人员、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中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精神卫生法的上述有关规定,我的解读是:精神卫生法,好处是明确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各自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边界、责任范围,从业地点和上属管理部门,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制造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割裂(splitting)”,制造了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之间的对立,非白即黑!

  今年的世界卫生日,有专家称,中国13亿人口,总共有精神障碍患者1.7亿人。

  精神卫生法,把病人圈定在医疗机构内做心理治疗,我不知道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将来是否真的能够担当起为病人提供足够、有效心理治疗帮助的社会责任呢?我们拭目以待。

  我的最大困惑是:难道,被精神科诊断为某种疾病的精神科病人,只能在医院接受心理治疗吗?他们就无法同时得到医疗机构外的心理咨询帮助吗?这样的法律规定,显然是有问题的,既存在学术概念、学理问题,也存在行政条块分割、现实操作和管理问题。

  2012年出台的精神卫生法,在制定过程中,我一直都没有去主动参与。最后,当我看到颁布出来的《精神卫生法》的时候,我觉得其中有很多遗憾和有待将来完善的地方。但是,为时已晚!

  我希望,将来精神卫生法会修,到时候我一定要主动参与修订,特别是要修订心理治疗与咨询等的相关条款,我现在已经准备好了最关键的修订要点,即,“病人在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师提供心理治疗的同时,完全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

  结束语

  好多年前,我就想:心理治疗与咨询,这个工作太好了,最大的好处不是帮助来访者或病人解决了心理问题,而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了。我就想,经过一些年的努力,等有一天,我把自己整明白了、整健康了,我就改行干别的,因为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实在是太辛苦了,甚至难以维系生计。很多年过后,却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越整越多,小问题解决了,更大个儿的心理问题随之被发现,这些更大、更深层的问题,往往是每个个体内心深处更根本、更普遍人性的东西,或者叫做:“集体无意识”。个人成长,是一个不断自省和逐渐自我完善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在年龄大了,我发现自己除了能够继续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工作,别的也做不了啦,现在让我改行去做别的专业,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在退休前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也只能死心塌地地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个专业,争取多帮助一些来访者或病人,多培养一些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现在,我非常希望选择进入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的咨询师和治疗师同道们,能够在未来的中国大展宏图,促进国民的心理健康,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人生理想。

  2014年11月6日 于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特别说明: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多谢!)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人格障碍的概述 
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