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的控制

    发布时间:2015-10-28   来源:海阔健康网   
精神行为症状在痴呆患者中常见,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加重照料者的负担,及时有效控制精神行为症状可以提高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目前改善精神行为治疗主要有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病人和照料者的心理干预,是改善精神行为的首选治疗方法。照料者要尊重患者,语言亲切,同时保持环境的安全和相对安静,以避免诱发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在进行非药物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行为和情感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原因或触发点,以便正确、有的放矢的治疗。治疗后应该检查治疗效果,对症状进行再评估,以指导下一步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周爱红

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精神行为的治疗,并收到了肯定的疗效。但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使用中应当注意以下原则(1)低剂量起始;(2)缓慢增量;(3)增量间隔时间稍长;(4)尽量使用最小有效剂量;(5)可缓解病情,但不求完全控制;(6)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7)治疗个体化。

1. 抑郁

目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老年人中应用较多,此类药物包括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西酞普兰、舍曲林等。

2. 焦虑

苯二氮卓类药物对改善焦虑疗效确切(如安定、罗拉等),但是因该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出现耐药性和依赖,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治疗焦虑应选择短效制剂,且最长疗程不超过4周或间歇应用,也可以同时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帕罗西汀、西肽普兰等,后者2周左右见效,之后停用安定类制剂。对于恐怖障碍或惊恐,可试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3. 幻觉、妄想、激越、攻击等精神病性症状

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利培酮、奥氮平、思瑞康等。临床上应当尽量应用较小的剂量。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痴呆概述 
痴呆是指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痴呆的发生多缓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