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即良肢体位,又称良姿位,良肢位,对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典型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具有一定作用,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患者各位家属及陪护人员一定要协助配合,不明确的地方请及时询问医护人员,以免操作错误,对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常用的良姿位有以下3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周国平
1.患侧卧位(偏瘫侧在下) 患者头稍前屈,躯干后倾,用枕头稳固支撑后背, 使身体放松。患侧上肢:患肩向前平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角,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踝关节尽量背屈,保持90b。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在身前一枕头上;膝和踝关节自然微屈。为避免受健腿压迫,健患腿间应放置软枕。需要强调的是此种体位一定要保持患肩处于前伸位。
评价:是脑卒中适合的体位,可增加对患侧的感觉输入,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且健手能自由活动。
2.健侧卧位(偏瘫侧在上) 头枕于枕头上,躯干正面与床面垂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肩关节前屈约100°,上肢尽可能伸直,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用枕头垫起,保持屈髋、屈膝体位,足部亦垫在枕头上, 踝关节尽量背屈,保持90b,不能悬于枕头边缘。健侧肢体:在上采取舒适的姿势,可轻度伸髋屈膝。
评价:可改善患侧的血液循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肿等作用。
3.仰卧位 头部枕于枕头上, 头正或向患侧,躯干平展。患侧上肢:患侧肩胛下方放置一个枕头,使患肩上抬,肩关节尽量向前伸出,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在上臂与躯干间放一浴巾卷,防止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为防止上肢屈肌紧张,应保持伸展位;腕关节略背屈,手指展开,掌心向上,或握毛巾卷,以防止手指屈曲。患侧下肢:患侧臀部至大腿下外侧垫放一个长枕,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患侧下肢伸展,可在膝关节下方放置一个小枕头,使得膝关节稍屈曲。患侧踝关节应保持中立位, 足尖向上, 有明显跖屈或内翻的患者,可放置保持踝关节中立位的足托板。
评价:应尽可能少用仰卧位,因受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出现姿式异常,且容易出现褥疮和造成患侧下肢外旋。
良姿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变换1次/1~2h)。尤其患者不宜长时间维持仰卧位, 应帮助患者学会仰卧位与健侧或患侧卧位交替。一般来讲,患侧体位优于健侧体位,健侧体位优于仰卧位,即患侧体位〉健侧体位〉仰卧位。同时,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体位。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