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肿瘤

    发布时间:2015-12-29   来源:海阔健康网   

  一、直肠癌 

   

  (一)病因病理  

  直肠齿状线以上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癌肿称为直肠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原因多为慢性炎症或直肠息肉的长期刺激,使肠粘膜增生继之癌变。直肠癌大多为腺癌,还可有髓样癌、硬癌、胶状癌和乳头状癌。表面常伴有溃疡、出血或感染。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尹辉

  (二)诊断要点

  1.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2.肛门处不适及下坠感。

  3.血便  多为大便中带血或粘液样血便。

  4.大便形状改变  多为大便变细或外形不规则。

  5.不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下腹隐痛、腹胀及排便困难。

  6.肛门指诊和肛门直肠镜检查,约80%的病人可得到正确诊断。

  7.局部活检能证实癌肿的性质。

  8.x线钡剂灌肠造影  可见直肠肠腔狭窄及钡剂充盈缺损。

  (三)治疗

  目前手术根治切除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他方法可做为辅助治疗或姑息性治疗。

  1.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  手术时腹部和会阴部操作可由两组人员同时进行,既缩短手术时间又便于止血。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下部、直肠全部、肠系膜下动脉和周围淋巴结、肛提肌、坐骨直肠窝组织、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约5厘米直径以及肛括约肌。

  乙状结肠近侧端在左下腹部行造口术。

  2.直肠前切除术  适于癌肿下缘距肛门在10厘米以上的直肠癌早期。方法为经腹部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切除癌肿,将乙状结肠远端与直肠断端行端端吻合,并清除盆腔周围组织以防复发,保存正常的排便功能。

    3.拉下式直肠切除术  适于癌肿下缘距肛门7―10厘米以下直肠癌;在齿状线以上环行切开直肠粘膜,在肛括约肌以上切断直肠,并将直肠和乙状结肠下端连同癌肿从肛管内拉出,在距离肛门5―7厘米处切断乙状结肠。

  4.姑息性治疗

  (1)局部电灼或液氮冷冻法  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

  (2)结肠造瘘术  晚期病人伴有肠梗阻时可行乙状结肠或横结肠造瘘术,以缓解梗阻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5.化疗  可做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或失去手术时机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5―氟脲嘧啶,500毫克/日,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6―8克为一疗程。

  6.放射治疗  有体外照射和直肠腔内直接照射两种。体外照射量为4000―6000拉德。直肠腔内直接照射量为2500―4000拉德,每1―2周照射一次。

   

   二、肛  管  癌

    

  肛管癌包括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的癌肿,发生率约为直肠癌的3%。

  (一)病因病理

          肛管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肛瘘、痔、息肉、湿疣和皮肤白斑有着密切的关系。肛管癌病理可分为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和棘细胞癌三类。其转移途径多由淋巴转移至周围组织器官,也可经血行转移至肝或肺。

  (二)诊断要点

       1.肛管结节,质硬、不规则,或可形成溃疡而经久不愈。

       2.肛门不适感或异物感。

       3.排便时疼痛,可带有少量血液。

  4.局部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诊断。

  (三)治疗

  1.肛周棘细胞癌,未侵及括约肌。病变范围不大时,可行广泛的局部切除。术后严密随诊,如有复发,再行彻底切除。

  2.肛管癌以及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肛周皮肤癌,宜行直肠肛管切除术,同时切除闭孔和髂动脉组淋巴结。

  3.如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单侧可同时切除,双侧应分二期进行。

  4.放射治疗  对面积较大、浸润较深的肛周皮肤癌,或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可用放射治疗。放射量同直肠癌。

  5.化疗  应首选5―氟脲嘧啶,用药剂量同直肠癌。可用于术后的辅助治疗。

  (四)预后

        无淋巴转移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60%;有淋巴转移的为30%;肛周棘细胞癌预后较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肠肿瘤概述 
肠肿瘤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各段肠道发生的肿瘤。肠肿瘤较胃肠道其他部位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2%左右,其中良性肿瘤占1/4,恶性者占3/4。小肠肿瘤诊断较困难,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