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第六届中国乳腺病(广州)论坛上专家就“肉芽肿性乳腺炎(GM):手术还是药物治疗”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通过引用大量临床病例诊治经验和文献报告及随访情况,提出GM的分类诊疗理念。
1、首先应进行非哺乳期炎症的鉴别诊断,除与普通乳腺炎症鉴别外,最主要与导管周围乳腺炎(PDM)进行临床和病理鉴别,在确定治疗前,经皮活检确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且是必须的一步,可排除乳腺癌,尤其是炎性乳癌,以免误诊误治。
表1:GM与PDM的临床与病理鉴别表
导管周围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病因
乳头畸形导管阻塞为主,病机类似粉瘤感染,细菌引起(分支杆菌、厌氧菌、链球菌),后期有免疫变态反应。
多认为是乳汁的超敏反应;
细菌感染:棒状杆菌?
高泌乳素血症等原因
年龄
各阶段
常为经产妇,有乳汁淤积。
表现
炎症以乳晕为中心,与乳晕后大导管关系密切,可形成窦道或瘘管。特点乳晕脓肿、窦道
多为周边肿块,地道式蔓延全乳
特点是皮下脓肿、溃疡。
病理
较大导管周围的炎症;
浆细胞浸润为特征 ,后期可有肉芽肿。
以小叶为中心;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病变 ,少有浆细胞浸润和导管扩张。
2、确定GM后,应对GM进行分类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等可分肿块型、脓肿型、难治型GM(表2),并按分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表2 GM的分型和治疗效果
单纯肿块型
脓肿型
难治型
比例
29%
48%
23%
复发率
2.3%
15.6%
8.5%
临床特点
单纯肿块(无明显脓肿),对类固醇激素敏感
脓肿、皮下脓肿或伴肿块,后期形成皮下脓肿甚至破溃形成溃疡
病变(脓肿/皮下脓肿、溃疡或窦道)广泛至占据整个乳房;对激素不敏感或耐药
治疗方式
激素序贯手术切除病灶;
手术切除病灶。
激素治疗、穿刺抽脓,好转后同单纯肿块型治疗;
伴棒状杆菌感染可用三联药物治疗。
低剂量激素长期维持;分割病灶切除术;
三联药物治疗。
(1)肿块型治疗:专家分析了455例GM患者治疗经验,肿块型患者(132例)接受甲泼尼龙激素治疗,平均治疗1周后病变开始缩小,平均用药8.2周后肿块缩小至平均4 cm左右,行病灶切除术,多数采用乳晕切口。单纯肿块型治疗效果:治疗前(左),激素治疗后(中),手术后(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