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肿瘤,共五型即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人是该病毒的惟一宿主。根据核酸杂交技术可分成60型,不同型引起临床表现不同的疣。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被认为与疣的感染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紊乱更易患本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学科胡刚
【临床表现】
(1)寻常疣:好发于青少年手背、手指及颈部。初起为针头大小、表面较光滑的角化性丘疹,数周或数月后渐增大如豌豆或更大,呈圆形或类圆形乳头状突起,表面粗糙如菜花,色灰暗、淡黄或黄褐、污褐。触之坚硬,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挤压痛。数目不定,极少数人可遍布全手。通常先出现一个,俗称“母瘊”,后由于自身传染而在其他部位出现相同疣。发生于甲缘者,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内,呈单纯性角化,当侵及皮肤时,才出现典型的疣状皮损。若向甲下蔓延使甲隆起或裂开分叉,损坏甲的生长,易致破裂、疼痛及继发感染。病程缓慢,大部分可在2~3年内自然消退,疣体消退时常有下列先兆:突然疣体瘙痒,基底部发生红肿,或疣体突然变大。
特殊类型:1、丝状疣:常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好发于眼睑、外耳道、鼻孔、颈部。色正常或棕灰色,一般无自觉症状。若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2、指状疣:好发于头皮、颈部,也可发生于面部及趾间。局部发生散在多个指状突起,尖端较硬,为角质样物质。常为数个或数十个,除偶有瘙痒外,一般无其他症状。
(2)跖疣:特指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外伤和摩擦、足部多汗为其发病诱因。好发于趾屈面、跖骨面及足跟等易摩擦部位。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呈灰白、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多为圆形,界限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用小刀将表面角质削去,中央露出疏松的角质软芯,易被剔去,有的出现小的出血点。多发时周围形成卫星状疣或相互融合成片。常有压痛感,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
(3)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多骤然出现,为米粒到黄豆大扁平隆起性丘疹,边缘齐整,表面光滑,质较硬,淡褐色或棕褐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散在分布或密集成群,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具特征性。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好发于颜面、手背。病程慢性,愈后不留瘢痕。自愈前常有皮疹发红和瘙痒。
(4)尖锐湿疣:详见后续“常见性传播疾病”。
【组织病理】
(1)寻常疣:表皮角化过度,棘细胞增生,棘层明显肥厚,表皮突向下伸长,常在疣状突起的四周向中心呈放射状弯曲。棘层上部和颗粒层有灶性空泡化细胞,圆形,核小,深嗜碱性,核周有一狭窄透明的晕,胞浆淡染,似空泡,又称挖空细胞。在疣状突起的正上方常见排列成柱形叠瓦状的角化不全细胞,覆盖在灶性空泡化细胞的上面,核较大,多为圆形,呈嗜酸性。颗粒层细胞在疣状突起之间峡谷处增生、肥大,而且含有椭圆形的透明角质团块,尤其在空泡化细胞的附近。真皮乳头受压变窄。电镜下空泡化细胞及角化不全细胞的核内含有大量球形病毒颗粒。
(2)跖疣:角化过度严重,整个病灶陷入真皮并有广泛的角化不全。棘层上部空泡化显著,构成明显的网眼状。真皮内常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
(3)扁平疣:表皮角化过度,间有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表皮突轻度延伸。颗粒层和棘层上部细胞有弥漫性空泡形成,核位于中央,胞质内含有少量透明角质颗粒,其附近非空泡化细胞则含有大量透明角质颗粒。角质层常表现为特殊的网篮状。真皮内无特异变化。
【诊断】
根据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发展情况,不难诊断。
【治疗】
(1)局部治疗:5-Fu软膏或注射液外搽,面部可能出现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应尽量避免;10%福尔马林溶液、3%酞丁胺霜或喷雾剂无明显副作用;5%碘酒可外用治疗一些霜剂或软膏不易透入部位的疣,如甲周疣,但注意皮肤染色;2%碘酒也可在疣基底注射,每次0.2~0.5ml,每周1次;0.1%维A酸霜局部外用治疗扁平疣和寻常疣副作用轻;30%水杨酸或冰醋酸外用治疗寻常疣、跖疣效佳,易出现水疱及炎症后色素沉着,注意防止继发感染。
(2)全身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寻常疣方用当归15g,银花15g,紫草12g,郁金9g,大青叶10g,蒲公英30g,金钱草30g,龙骨30g,生牡蛎30g,灵磁石30g。每日一剂,水煎内服。跖疣方用: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8g,山甲8g,首乌8g,板蓝根8g,夏枯草15g,马齿苋15g,甘草6g。扁平疣用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聚肌胞2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干扰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可试用左旋咪唑、潘生丁、甲氰咪胍等。顽固性扁平疣及寻常疣尚可用13-顺维A酸内服。博莱霉素(每毫升1单位)皮损内注射对顽固性寻常疣很有效。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