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合并症,因人而异地个体化合理用药。
2) 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4~6周)。
3) 如仍无效,可考虑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
4) 尽可能单一用药,应足量、足疗程治疗。当换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一般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抗抑郁药。
5)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6) 心理应激因素在本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7)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8) 根据国外抑郁障碍药物治疗规则,一般推荐SSRIs、SNRIs、NaSSAs作为一线药物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