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崔洪泉
淋病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症疾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感染尿道、子宫颈内膜、也可侵犯直肠、眼结膜和咽部。女性可发生前庭大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男性可发生附睾炎和前列腺炎,造成不孕或不育。并可经血行播散,引起菌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肝炎等。其临床特点是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及少数也可通过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染。本病中医称之“毒淋”“花柳毒淋”。
一、病因病机
(一)现代医学认识
1.流行病学
淋病是所有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遍布世界各地,据美国疾控中心估计。1997年全球感染淋病的患者约有6200万人,美国有32万人,年发病率为122/10万,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更高,如1991年非洲乌干达的坎帕拉发病率为10000/10万,肯尼亚的内罗毕为7000/10万,亚洲一些国家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统计表明,淋病的发病率与人群的性活动有关,高发年龄为15-29岁,夏季高于冬季,男性多于女性。另外,贫民、受教育程度及未婚者发生率较高。
我国解放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于20世纪60年代基本消灭性病。80年代初期,性病再度在我国发生,并且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如1991年发病率为10/10万,2002年上升为16.14/10万,发病率居各种性病首位。我国淋病的好发年龄为20-39岁,但男性居多。但近年男性与女性之比呈下降趋势,且儿童淋病逐渐增加。
淋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流行是造成淋病蔓延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已分离出产青霉素酶的耐青霉素淋球菌菌株和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菌株,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菌株。今年发现耐喹诺酮类药物的菌株也在增加。1999年全国性病控制中心报告:青霉素耐药菌株为63.18%四环素耐药菌株为39.52%,耐丙氟哌酸药菌株为31.78%,头孢曲松钠药菌株为0.6%,壮观霉素耐药菌株为0.54%。
2.病原学
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又称淋球菌或淋病双球菌。淋病奈瑟菌呈卵圆形或圆形,常成对排列,两菌接触面扁平或稍凹,呈双肾形,大小为0.6×0.8um,革兰染色阴性。淋病奈瑟菌为需氧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初次分离培养时,需供5%-10%二氧化碳,营养要求高。最适宜温度为35-36℃,最适宜pH为7.4,孵育48小时后,形成湿润,圆形、灰白色或半透明,光滑型菌落。
淋球菌不耐干热和寒冷,干燥环境下1-2小时死亡,但在不完全干燥的条件下,如附着在衣裤和被褥上则能生存18-24小时。淋球菌对一般消毒剂的抵抗能力很弱,如1:4000硝酸银溶液,1%石碳酸、0.1%硝酸银、1%蛋白银、1%升汞等均可在1―10分钟内将其杀死。淋球菌可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其他糖类,不产生吲哚,不还原硝酸盐,生长过程中可产生氧化酶。
人类是淋球菌唯一的天然宿主。淋球菌侵入人体后,借助其菌毛、外膜的次要道白和IgA分解酶迅速与上皮粘附,然后被柱状上皮细胞吞噬。在细胞内淋球菌大量繁殖,导致细胞溶解,然后细菌释放到黏膜下间隙,引起粘膜下感染。通过内毒素脂多糖与补体,IgM的协同作用,引起多核白细胞浸润、粘膜红肿,糜烂、上皮细胞脱落,形成典型的尿道脓性分泌物。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